中券資本的金融“傳銷術”:明星站臺、微群營銷、海外轟趴
舶來品身份、資產證券化概念、一線明星站臺、海內外轟趴,中券資本展示了一套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摟錢摟人的新玩法。
責任編輯:馮禹丁
融厚基金岐源系統全體高管在三亞活動上舉杯。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22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明星站臺、微群營銷、海外轟趴 中券資本的金融“傳銷術”》)
舶來品身份、資產證券化概念、一線明星站臺、海內外轟趴,中券資本展示了一套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摟錢摟人的新玩法。
一些投資者選擇了報警,目前多地警方已經立案偵查,有的地方已開始對相關人員進行抓捕。
這家金融公司請來站臺的明星陣容,可謂豪華:2017年1月18日,這家公司在澳門的感恩晚會上,成龍、費玉清、韓紅、容祖兒等一線明星登臺獻藝。
這是一家自稱來自美國的公司,中文名字是“中券資本集團”,英文名為Capital Clearance Group,簡稱CCG。它的官網顯示,公司總部位于美國懷俄明州,專門從事“資產證券化”,成立于2008年2月,在阿根廷、拉脫維亞、柬埔寨等地擁有分部。
該公司CEO邁克爾·阿什利等三位外籍高管履歷顯赫,但在互聯網上卻查不到三人的蛛絲馬跡。而其中兩位的相貌,倒是與一部中文電視劇的外籍龍套演員相似。
據多位中券資本的會員介紹,2015年年底,兩個中國人——王思禹和郭建——將中券資本引入中國。憑著每周提現、6個月回本、11個月翻倍的高投資回報率,迅速吸引來自全國的投資者加盟。中券資本稱,其在亞太地區(主要是中國)有70萬會員。這一“成績”,部分得益于其力推的“動態投資”方式——這種方式與傳銷中的發展下線“拉人頭”類似。
在網上,對中券集資詐騙的質疑越來越多,知乎網、野馬財經等平臺或自媒體也發表了對其的打假調查。多位中券會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王思禹還曾帶著他們做過一段時間的“維卡幣”——這個項目是多地警方過去兩年重點打擊的金融詐騙項目。
火爆一年后,從2016年12月份開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發現,自己投進去的錢無法提現。一些投資者選擇了報警。根據他們提供的報案回執單,黑龍江、內蒙古、廣東等多地公安已經受理該案,案由多是非法吸取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其中,內蒙古呼倫貝爾公安局扎蘭屯分局的辦案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該案已在偵辦。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公安局的內部人士也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正在對該案的相關人員進行抓捕。
而眼下,中券資本一方面以上市為名,凍結了交易和提現功能;同時另起爐灶,開啟新的投資項目。不少中券資本的會員重燃希望,投身于新項目中,幻想著撈一筆后再退出。
中券資本的三個外籍高管。
資產證券化標簽
新人進入時都會被告知,要想賺大錢,就要做動態投資。
2016年8月,來自黑龍江綏化市的吳桐接觸到中券資本時,覺得這是一個“高大上的互聯網金融項目”。
拉她入伙的會員發來長達55頁的宣傳PPT,里面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現金資產證券化”、“證券拍賣”、“證券分”等金融術語。同時發來的還有微信公號、頭條號等自媒體平臺上中券資本的“招商信息”和有關的“新聞報道”。
“資產證券化”是中券資本主打的概念,但南方周末記者接觸的多位中券會員甚至“高管”都對這個概念并不了解。他們只知道,成為會員后,公司的投資高手用會員的錢去購買優質資產,資產升值后會員獲得分紅。
沒有過多猶豫,吳桐就購買了中券的一款產品,并成為其會員。會員賬號里有她的“售券分”、“購券分”、“普通證券”、“中券特殊證券”等信息。
根據中券資本的介紹,從2008年成立至今,它已推出“戰略產業增長證券”、“農業優勢組合資產證券”、“新興市場機會資本證券”、“中等期信債證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