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我獻愛心你還不要?臺灣921地震社工救助借鏡

“災后重建是很長時間的事情,大家的熱情不要在第一時間就燃燒光了,要輪流接棒?!瘪T燕說。

5月19日上午,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馮燕接受完南方周末的電話采訪之后,匆匆趕去開會。她兼任董事長的臺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一下簡稱“兒盟”)受到上海市民政局邀請,將一起趕赴四川綿陽做失依兒童的扶助工作。

20日,“兒盟”執行長帶領團隊里最有經驗、身心健康程度最好的社工作為第一梯隊飛去四川,評估災區的具體需求,以后每隔十天都會有另一梯隊前去替換。馮燕和留守同仁則會盡快募集所需物資。在此之前,他們已經考慮到災區兒童能否聽懂他們的臺式普通話,請上海民政局招募了講四川話的志愿者。另外,他們擔憂的是兩岸沒有直航,直接影響工作效率。他們已經在跟臺灣紅十字會聯系,看能否隨紅十字會的救援隊伍飛去四川。

緊張,卻有條不紊。這得益于1999年9月21日那場大地震。馮燕還記得,第一次遇到如此重大的突發災難,臺灣人也是手忙腳亂,急忙尋找日本阪神地震的經驗。今天,得知大陸也有眾多熱心人想為四川災區獻愛心,馮燕和其他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港臺專業人士,一致叮囑:“熱心雖好,但還是要有組織、有計劃、接受相關訓練才行。”

救災時可以犧牲一些民主去實現效率
更長的時間:資源分配防“亂”
 

1999年9月21日凌晨,臺灣發生里氏7.3級地震,震中在臺中南投縣,當地多山,地形類似四川。

除了“慈濟”、“世界展望會”等體制完善的大規模慈善團體之外,臺灣的大多數中小民間組織和熱心人士在921震后的頭幾天,一個記憶都是“亂”。馮燕就眼見著有些熱心人自己開車送來物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