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沉默大多數的聲音
美國社會向來喜歡這種從人生地下室起步,沖上大廈頂層的逆襲故事,哪怕這樣的人鳳毛麟角。
責任編輯:劉小磊
萬斯走出了困境,擺脫了破碎家庭的影響,進入社會上層,但并沒有成為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靠著自己耶魯名校法學院的身份,去繼續往上爬。起碼他停頓了一下,深情回望,借助此書,讓人關注自己成長環境中不幸落下的人。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29日《南方周末》)
《鄉下人悲歌》是美國律師J.D.萬斯所寫的回憶錄。萬斯年方三十,未建功立業,本不該寫回憶錄。不過回首往事,步步艱難,又值得放手一書。美國社會向來喜歡這種從人生地下室起步,沖上大廈頂層的逆襲故事,哪怕這樣的人鳳毛麟角。
2016年美國大選中,特朗普號稱代表“沉默的大多數”,贏得了中西部“銹色地帶”選民,取得大選勝利。特朗普銜玉而生,靠著父親給的百萬“小錢”發跡,一輩子不曾貧困,能否代表沉默的大多數尚存爭議。不過提出“沉默的大多數”并沒有錯,也很敏銳。不沉默的那些人,尤其是美國精英群體,想知道這個群體是怎么一回事。
大選進程,帶動了《鄉下人悲歌》(Hillbilly Elegy)一書的暢銷。此書被包括比爾·蓋茨在內的諸多大腕推薦。它也傲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四十多個星期,至發稿時止,仍無下榜的意思。在美國,階層固化和社會流動性是敏感而又復雜的話題。確實,各種各樣的馬太效應,放大著社會差異,讓階層鴻溝擴大,社會流動減緩,夜長,而美國夢不多。草根逆襲,百姓上位,難得像駱駝過針眼。
《鄉下人悲歌》是律師J.D.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