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河匪

我們家至少三代人,都和土匪有些緣分兒。

責任編輯:朱又可

濰河航拍圖。(東方IC/圖)

我家鄉濰河的土匪,多于過河之鯉。我祖父在的時候,村里流傳著兩句諺語:“雙塘一個連,趕不上寨里一個團。”是說雙塘村土匪太少,不過百把人,比寨里村的千把人,那叫小巫見大巫??呻p塘、寨里都是些“游兵散勇”,且多半是編筐織席者業余作案,比起雙廟村張步云的專業化土匪武裝,則不可同日而語了。張司令是軍和縱隊編制,連張宗昌、韓復榘、沈鴻烈都必須青眼相看。這可不是信口雌黃,是有地方史志為依據的。

這一帶處于諸城、安丘、高密三縣的交界處,俗稱為“三不管”,自古就是政府治安的薄弱環節。比方說,諸城的捕快巡夜,發現路有死尸,只消將其挪動三步五步,案發地點便挪到了安丘地界,他們即可拍拍手揚長而去。而安丘縣捕快遇到同樣情況,自然亦可如法炮制。更有甚者,如景芝酒鎮的中央大街,常有拉酒的駝隊騾車過往,一旦發生車禍,酒液極可能漫流三縣,三縣的衙役皆可插手賠償事宜,而若案情過于復雜,卻又都變成了縮頭烏龜。土匪自然也瞅準了內中的門道兒,故每次打家劫舍,只要呼嘯一聲,躥入河灘蘆蒲叢中,盡可喝酒快活去了。

我們家至少三代人,都和土匪有些緣分兒。

我祖父應該算是農人,但年少時在諸城某茶莊做過學徒。茶藝方面難說優秀,卻練出了兩樣本事:一是勤快,能走路,從諸城到我村喬家巴山,至少五十華里,他每天上下班都是徒步,兩頭不見太陽;二是算盤打得好,口算也不賴,茶莊該他管的賬目從沒錯過。就沖這兩樣,王家巴山北久敬堂把他叫了去,當了賬房先生的第二助手。

北久敬堂姓王,家大業大,富甲一方,不過到了民國時代,已相當敗落。正像《紅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