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女兒每天都要看一遍《長城》
張藝謀最小的女兒11歲,每天都要看一遍《長城》。
責任編輯:李宏宇
《對話·寓言2047》中,遼寧復州鼓樂班與英國現代舞者合作。演出前的彩排,張藝謀說:“漆潑得再有造型感一點”。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2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有生之年,要這么拍一部電影” 張藝謀與“寓言2047”》)
談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鐘”:我們不再追求大拼盤了,因為我們舉辦過奧運會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都已經得到很好的公認了。我們是不是可以再簡約一點?
談《長城》:你拍得再好,也是一個變形金剛。好了不是你好,壞了一片臭罵。
談未來:笨重的器材都不要了,只有無人機。我覺得至少在我有生之年,能這么拍一部電影。
談《對話·寓言2047》:我其實不想只是變魔術。
張藝謀最小的女兒11歲,每天都要看一遍《長城》。“我怎么就看不膩呢?”女兒問母親。張藝謀一笑:“看起來我這個《長城》是拍給這個年齡段看的。”
電影《長城》在2016年底遭遇集體討伐。為《長城》做宣傳時,張藝謀講了許多輸出中國文化的宏圖壯志?,F在,他可以講講無奈了。“出力不討好……好了不是你好,壞了一片臭罵。”張藝謀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基本上你要冒險,還要放下身段。”
這樣的處境對張藝謀而言稀松平常。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那場“北京八分鐘”,“被吐槽得很厲害。”張藝謀說?,F在,他正在準備韓國平昌冬奧會上的“北京冬奧八分鐘”。不像14年前急于表達時那樣背荷重壓,這回,“八分鐘只是八分鐘。”他說。
張藝謀每天只睡四個小時,這不是什么新聞——工作強度最大的時候,他只睡兩三個小時。“我沒有休息時間。”張藝謀說,每天一睜眼,他就陷進工作里。這幾個月,他需要投入的工作包括:新電影《影》的拍攝、“冬奧八分鐘”,以及概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
《對話·寓言2047》邀請了七個國家的20支團隊合作演出,中方對話西方,非遺傳統對話現代技術。
出身京劇世家的裘繼戎在古琴演奏家巫娜的琴聲中起舞,一束激光從天而降,打在舞臺上的煙霧上,時而如一堵漂浮著云彩的墻,時而如一線琴弦。裘繼戎以他奇詭的舞姿,起初與這激光嬉戲,繼而搏斗,最終深陷囹圄。古琴錚錚作響,與這掙扎嚴絲合縫。
笙樂演奏家吳彤奏出天籟,跌宕起伏。與天籟一起盤旋在舞臺上空的,是不時變換隊形、赤綠藍紫的點點星光,由幾十架無人機實現。
福建泉州的木偶戲玩得漂亮,放到粗大的機械臂手里,也能控制得不錯;機械臂不止控制了木偶,后來也“控制”了小瞧機器力量的人類。
遼寧復州的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