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愛晚亭”

中國養老服務行業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多數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受傳統世俗觀念影響,護理人員不足,而年輕且綜合素質較高的護理人員難招。如果硬性要求持證上崗,大部分民辦養老院恐怕都要關門。

責任編輯:呂宗恕

 

這個讓馬安富出事的窗戶,現已經被安上防護欄。(南方周末記者 鄒雨茉/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29日《南方周末》)

中國養老服務行業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多數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受傳統世俗觀念影響,護理人員不足,而年輕且綜合素質較高的護理人員難招。如果硬性要求持證上崗,大部分民辦養老院恐怕都要關門。

54歲的王曉鳳在駕駛座上情緒崩潰:“我寧可坐牢,也不愿賠償。”對做了兩年民辦養老機構服務與管理工作的她而言,這次事故就是一場噩夢。

不過,她還是馬上平靜了下來。即便有萬般委屈,但她所經營的貴陽市花溪區愛晚亭老年公寓(以下簡稱“愛晚亭”)背后有著諸多問題:存有漏洞的防護措施、缺乏專業資質的護理團隊、不成文的口頭協議……這些她無法逃避。

2017年5月23日,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民事訴訟案,家屬馬俊等6人起訴愛晚亭,要求對其父親墜樓死亡負全部責任,要求賠償48萬元。這場拖了半年的糾紛,最終還是走上了法庭。

愛晚亭是當地民辦養老機構中的“明星”,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成為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示范項目。因有政府補貼,曾有超過129名困難殘疾老人免費入住愛晚亭。

這樣一家在貴陽享有良好口碑的民辦養老院,最終與它所服務老人的家屬對簿公堂,其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南方周末記者希望還原其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最后一班崗

年近40歲的護理員張曉英(化名)無法忘記2016年12月14日的清晨。當時她準備站好最后一班崗就辭職回家陪女兒過圣誕節,但事與愿違。

那天早上6時許,81歲老人馬安富在張曉英的照護下進入其位于6號樓101室的居室廁所內。大約40分鐘后,老人從廁所窗戶跌至3米多深的室外地面。被發現后該老人仍有呼吸,遂被送往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后經搶救無效身亡。

從馬安富住進愛晚亭到死亡,只有21天。張曉英回憶:“這位老人由于便秘每次上廁所至少30分鐘,我每隔10分鐘會呼喚他一次,到第三次的時候沒有了聲音。”她趕緊拿鑰匙開門,看到廁所窗戶紗窗和玻璃完好無損,卻不見老人蹤影。接著,她和院長王曉鳳等人于6點42分許在廁所窗外的樓下墻坡坎上發現了老人。

“我們立即找來平整板對老人進行搶救,同時致電120,當時未見老人大出血,尚有呼吸,后由王院長(指王曉鳳)隨同急救車到了醫院。”張曉英在事件陳述書上寫道。這份陳述書是事發后派出所和花溪區民政局來了解事故經過,王曉鳳讓其書寫的書面證言。

但上述說法未能得到馬安富家屬的諒解。他們認為張曉英沒有職業資格證,并不能盡好護理責任。對此,張曉英解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