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霜保護了人類,卻可能弄哭了大海
防曬霜對于海洋的影響是近10年來的研究熱點。在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防曬霜中有效成分不利于海洋生物生存的文章有上百篇。在防曬霜成分對海洋造成的危害爭議下,另辟蹊徑,研發環境友好的防曬產品是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汪韜
研究發現,防曬霜中某些具備防曬效果的“功臣”物質卻是珊瑚、海膽等海洋生物的威脅。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29日《南方周末》)
防曬霜對于海洋的影響是近10年來的研究熱點。在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防曬霜中有效成分不利于海洋生物生存的文章有上百篇。在防曬霜成分對海洋造成的危害爭議下,另辟蹊徑,研發環境友好的防曬產品是當務之急。
炎炎夏日,各大海灘“餃子宴”又開席了。在享受日光浴和清新海風的同時,大多數人都會涂抹厚厚的防曬霜,給皮膚加層保護膜,以期在肆無忌憚享受陽光的同時,免受曬傷、曬黑或罹患皮膚癌之苦。
不過,防曬霜在保護人類免受紫外線侵害之時,也給海洋這鍋“餃子湯”加了點猛料。研究發現,防曬霜中某些具備防曬效果的“功臣”物質卻是海洋的威脅,有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逐漸重視起來。
傷害珊瑚?
2017年2月3日,《自然》報道了美國夏威夷州參議員在1月20日提出的一項提案:除去具有醫療處方的情況外,禁止在夏威夷銷售含有羥苯甲酮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的防曬霜,因為含有這兩種成分的防曬霜或許是珊瑚礁“殺手”。
被提案申請“封殺”的羥苯甲酮是一種微黃色結晶粉末,全球3500種品牌的防曬霜中均含有該種物質,其中就包括備受青睞的歐萊雅、香蕉船、水寶寶和露得清等。
防曬霜的原理主要分為化學和物理防曬?;瘜W吸收劑型防曬霜中,起到防曬作用的主要是羥苯甲酮等名稱繞口難記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大都是苯環化合物,對紫外線有強吸收性,目前國際上有約50種這樣的有機物被批準用于防曬霜生產中。
提案主要基于2015年的一項研究結果。這篇論文由非營利科研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