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X計劃”:最響亮的“名牌”就是科技創新

“我們知道香港是國際性都市,深圳是中國的硅谷,而東莞則是世界工廠,這三個地方優勢互補。只要抓住這個重點,就抓到了大灣區發展的核心?!?/blockquote>

責任編輯:顧策

2017年6月20日,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香港召開。(騰訊財經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29日《南方周末》)

“我們知道香港是國際性都市,深圳是中國的硅谷,而東莞則是世界工廠,這三個地方優勢互補。只要抓住這個重點,就抓到了大灣區發展的核心。”

對于中國延續數千年“安土重遷”的傳統文化而言,勇于冒險、寬容失敗與敢于挑戰權威的大灣區“文化轉型”,是比資源投入更加重要的科技創新轉型關鍵。

2017年6月20日,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香港召開。這場以“共建中國的世界級灣區”為主題的論壇,由深港兩地社會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下稱“綜研院”)和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并由深具“大灣區基因”的騰訊公司承辦。來自海內外政商學界的四百多位來賓齊聚一堂。

會議期間,綜研院與騰訊聯合發布了以“創新驅動和城市轉型”為主題的灣區發展研究報告,明確提出作為“制造門類最全、產業鏈最豐富、市場化最活躍”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將擔當起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引領轉型的創新主體重任。

隨后的主題演講與討論過程中,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大疆公司董事長李澤湘等與會嘉賓,分別從經濟理論、企業實踐與個人感受等角度,對灣區發展中的科技創新與城市轉型、未來趨勢與產業生態以及教育科研等主題,展開了豐富而深入的探討。

南方周末記者摘錄并梳理了部分與會嘉賓的討論內容,以饗讀者。

截然相反的灣區經驗

“6月15日全球創新指數的發布中,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指標。”北京大學朗潤資深經濟學教授周其仁說,這個英文名為“cluster”(集群)的創新區域指標沒有明確的行政邊界,而是以申請專利的郵政編碼來劃分全世界的“創新群落”。

作為全球最具權威性的創新指標之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7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中,深圳—香港地區超越硅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在全球創新集群中排名第二,僅次于東京灣區。

周其仁認為,涵蓋了城市群的“灣區”概念,有助于粵港澳地區突破已有的行政邊界,形成更緊密的互動與創新“濃度”。而在身為綜研院院長的樊綱看來,從單一城市向城市群的轉型,本身就是中國未來將面臨的“創新挑戰”之一。

“大城市正在變成城市群、城市帶,這是世界的趨勢。”樊綱表示,城市群的含義就是“互聯互通”,大家共享同一個城市群里的各種設施和服務——用時下流行的說法,就是城市們的“共享經濟圈”。

今天人口近7000萬的大灣區城市群,未來將成為人口過億的“超級城市群”,深刻影響到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模式。而相對于長三角、京津冀等“超級兄弟”們來說,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最響亮的“名牌”就是科技創新。

“中國要取得新的發展動力,就需要有這樣超級城市群的科技轉型能夠起到支撐作用。”從這個意義而言,樊綱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中的使命,“怎么說都不為過&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