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大灣區】騰訊CEO馬化騰:以前看“用電量”,未來要看“用云量”
過去很多人覺得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是對立的、差異很大。實際上,實體和虛擬經濟是越來越分不開的,未來這兩者高度融合,彼此支持,而不是對立或者顛覆的關系。
責任編輯:顧策
騰訊CEO馬化騰在論壇上發表演講。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29日《南方周末》)
過去很多人覺得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是對立的、差異很大。實際上,實體和虛擬經濟是越來越分不開的,未來這兩者高度融合,彼此支持,而不是對立或者顛覆的關系。
電出現之后,涌現了大量的發明,電燈、電報、電車以及各種各樣的電器,也包括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都跟電有關,后來又誕生了計算機。在云的時代,什么是類似計算機級別的運用呢?我推測也許就是人工智能:云+人工智能也許就相當于是電+計算機。
就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而言,我感覺抓了“幾副好牌”,不止是一副。我們手上的幾副好牌恰恰反映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未來,軟件、硬件、服務三位一體,缺一不可。
2017年6月20日,在香港舉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論壇承辦方騰訊公司成為了連接港澳乃至全球政商學界的關鍵“連接器”。這家1998年在深圳成立,2004年香港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其三分之二員工都在粵港澳地區工作與生活。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成了此次大灣區論壇“形象代言人”:從兩會期間提出“打造粵港澳世界級科技灣區”建議,到親自邀請包括董建華、王衛等政商各界知名人士與會,再到論壇期間的多次發言與建議。
他在論壇期間稱,誕生于深圳這座“創新之城”,成長于香港國際金融市場環境下的騰訊公司,在分享著灣區經濟迅速崛起“制度紅利”的同時,也更直接地感受到灣區發展中的許多“痛點”,因此也對大灣區未來的制度生態建設,有著更迫切的期待與更深刻的理解。
馬化騰在演講中提到,過去半年全球前十市值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多年以能源、金融企業為主,變成了七家科技公司上榜——騰訊和阿里巴巴正是最新上榜的兩家中國科技企業。此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7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深圳-香港作為“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超越了包括硅谷在內的諸多知名創新地區。
但粵港澳大灣區仍然面臨著包括行政管理體制滯后、人才交流不暢、文化理念溝通不足等諸多“短板”。正因為如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