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會成為健康管理行業新領袖嗎?
保險企業涉足健康管理,早已是大勢所趨。而今年上半年,多家險企在健康管理領域又有新動作。
就在5月份,泰康養老保險推出市場上首款“健康管理服務+保險保障”的創新型保險產品;信誠人壽健康管理服務平臺推出“聆聽心語”心理健康服務;太平洋人壽在山東省各分公司營業部引進體檢一體機……而前幾日,平安人壽的健康管理服務升級改版,宣布將為男女老少提供貫穿線上線下的健康、診療服務。
作為中國健康管理行業的新晉角色,險企的動向雖在公共輿論層面不太惹人注目,但其對整個行業走向的影響卻不能忽視。而在這一波新動作里,已有險企露出了成為行業新領袖的潛質。
高歌猛進,瓶頸漸露
中國的健康管理行業起步較晚。2003年以后,以愛康、慈銘為代表的體檢服務機構進入,才算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而2008年以后,一些綜合性的健康管理機構崛起,開始提供一對一、精細化服務,收費也貴了起來。
這些年國家對健康管理領域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增加。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要建設健康信息化服務體系。2017年,人社部則正式確立健康管理師職業標準,大大激勵了相關人才入行就業。
各種刺激下,行業的發展異常迅猛:2013年,國內的健康管理機構便已超過6000家。預計到2020年,健康管理相關服務業總規模將突破1萬億。
這些應運而生的健康管理機構,通??杀粴w為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傳統醫院創辦的健康管理機構,依托自身強大的醫療資源為高端客戶提供服務,如北京協和醫院和解放軍總醫院均設有這類機構;第二種是市場上的專業健康管理機構,靠招募、整合醫生資源而運作,在專業上缺少“出身”優勢,但其在服務上往往較前者更完善;第三種是近年來興起的移動健康管理APP平臺,以技術為核心優勢,專注某個領域的健康服務,如睡眠管理、經期管理等。
而在整個行業高歌猛進的過程中,這三種機構模式下的許多問題也慢慢浮出水面。
首先,國內醫療資源本身就緊缺,大型醫院自辦的健康管理機構始終無法占據主流,其服務難以普惠。原本一直被業內人士寄予厚望的社區醫療診所,多年來其卻仍是以傳統疾病診治為主,在預防保健、健康促進方面沒有建立服務體系,即便離民眾最近,也嚴重缺乏吸引力。
專業化的健康管理機構,卻往往服務內容單一,基本是以體檢為主,價值鏈不完整。一些服務內容相對豐富、成體系的機構,卻因高昂的收費,服務面一直限制在高收入群體。
而移動健康管理APP平臺雖可以實現大眾化,但沒有醫生團隊、沒有線下資源的先天不足,決定了其很難走出隔靴搔癢的淺表服務層面。
綜合說來,國內健康管理行業有兩大方向性問題:一是服務內容上缺乏體系化,二是在服務人群上缺少普適性。
正因如此,雖然整個行業在投資額、營業額這些財報數字上顯得朝氣蓬勃,但其在公眾層面的認知度卻未相應提高,沒能廣泛、深入地介入到大眾生活中,因而制約了行業進一步發展。
在這種背景下,行業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
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明確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開發與健康管理服務相關的健康保險產品,加強健康風險評估和干預,并提供疾病預防、健康體檢、健康咨詢、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養生保健等服務。
由此,早有動向的國內險企,入行布局的速度進一步加快,甚至有形成健康管理的第四模式之勢。然而其中能否孕育出針對上述兩大行業問題的解決方案?尋找答案之前,我們不妨看看健康管理的發源地美國。在那,險企是這個行業的直接催生者。
來自美國的成功經驗
一戰前,美國的紅十字、藍盾等險企發現:給大公司做醫療保險,如果早期進行疾病的預防管理,就能大幅降低醫療費用。大約前期投入10%的健康管理費用,就能降低90%的醫療費用。多年后,在險企的主導下,健康管理發展成獨立的行業。險企也從游離于醫患之外的被動賠付者,轉變為介入醫患之間的“第三方”。
凱撒醫療集團,則是美國健康管理行業的成功代表。其將醫療保險和醫療健康服務高度整合(如根據會員所購買保險的不同等級提供不同的服務),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管理和降低醫療成本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
凱撒醫療是依靠線下服務“起家”的。通過一些自有或合作醫院、診所的醫療資源,凱撒得以提供較為完整的線下健康、醫療服務。然而服務人群仍然有限,直到其開始在線上發力。
2004到2010年,凱撒逐步建成一個美國最大的民用醫療信息IT系統。預約掛號、診療、付費……整個流程均可在線完成,用戶的健康數據檔案也被完整地記錄下來。到2015年,凱撒醫療有37%的全科問診是通過加密電子郵件完成的。凱撒旗下的一名初級保健醫生、全科醫生,甚至可以通過互聯網服務1000-2000名患者。這讓其有條件提供平價質優的服務,大大擴展了服務人群。
2016北京奇點全球創新醫療大會,凱撒醫療國際交流經理Nnenna Ozobia在介紹集團的醫療IT系統
因此,凱撒醫療構建出一套以醫生為樞紐,整合健康管理和疾病診療,包括預防、診療、康復全階段的線上線服務體系。
如今,凱撒醫療已擁有超過1000萬名會員,服務范圍覆蓋美國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在凱撒醫療這類企業的開拓下,美國的健康管理行業產值也已占到美國GDP的10%以上,每10個美國人就有7個使用健康管理服務。
從凱撒醫療的案例中,我們似乎也找到了破解中國健康管理行業問題的思路:通過整合線上線下醫療資源實現服務內容體系化,通過互聯網實現服務人群普適化。
而在國內的險企中,平安人壽依靠其母公司平安集團雄厚的資本實力(2017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中國平安位列第16,也是全球多元保險企業第1),加上其在保險行業互聯網+浪潮中已建立的領先優勢,已經將這個思路付諸實踐。與凱撒醫療不同,平安人壽一開始便是從線上服務切入的。
先行者平安人壽
2015年4月,平安人壽在其平安金管家APP平臺正式推出健康管理服務。以自聘醫師超過1000名,簽約專家醫師約5000名的“重”投入,面向用戶提供以“在線輕問診”為核心,包含健康資訊、健康習慣、健康測評、健康商城、健康活動等一系列線上服務。
今年上半年,平安人壽在整合線上線下資源、豐富服務內容上下功夫,對健康管理服務進行了一次較大程度的升級改版,并于6月15日正式對外發布。
在線上服務領域,新增“兒童關愛中心”,為兒童常見疾病提供系統的服務專題。以第一期上線的兒童白血病關愛中心為例:有白血病的自查、預防、專家醫生團咨詢等預防階段服務;有國內兒科專家門診預約、二診推薦、海外就醫資源推薦等就醫階段服務;有心理輔導、營養輔助咨詢等康復階段服務。
新增“中醫館”,包含名中醫在線問診、中醫療養視頻攻略等,利用中醫治未病、治慢病的特長,為男女老少提供疾病預防、康體療養服務。其中的“國醫堂”專區,還特邀王琦、陳可冀、徐經世等國醫大師在線“坐堂”,通過體質辨識、精準養生等方式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而依靠近幾年對千萬用戶服務過程中所積累的大數據,其也終于推出了精準化、個性化的“健康頭條”,讓每個用戶都能看到最符合自身體質以及當下身體狀況的預防養生、疾病診療信息建議。
在線下服務領域,則在原有的“購健康”模塊中,加入“一小時送藥上門”的線下快送服務。配合其健康商城藥品齊全的優勢,打造成一個用戶身邊隨叫隨到的“醫藥百寶箱”。據悉,快送服務第一期優先選在北京、上海、廣州上線,其后將會陸續鋪向全國各大城市。
此外,還增加了包含全國所有城市醫院的“在線掛號”服務,不僅對接醫院掛號系統,可實時顯示是否有號,還能根據用戶地理位置顯示附近的醫院。
這些新服務與原有的“輕問診”為核心的系列功能,共同構成了健康管理(樂享健康版塊)與初級診療(輕松醫療版塊)兩大版塊,同時以在線家庭醫生為樞紐相串聯,形成從預防保健到初級診療的線上線下服務閉環。具體說來,即實現了疾病預防、健康維護(健康頭條、健康測評、健康習慣、中醫館等),到解決小病小痛(如在線問診到一小時送藥上門),再到針對較大疾病的就醫引導、診療分流(如在線掛號,白血病關愛中心的權威醫院、海外就醫推薦等)這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
而在服務人群上,這套健康管理服務體系滿足了兒童、青壯年、中老年全群體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其有能力影響億萬人群。據了解,目前平安人壽擁有超過8000萬客戶。今年1月,旗下平安金管家APP用戶量也突破1億,成為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用戶量過億的險企APP。面向如此巨量的人群,這套低使用門檻的健康管理服務,極有可能通過互聯網達到國民級的普及程度。事實上,目前其用戶量已經接近8000萬。
綜合看來,平安人壽健康管理服務基本實現了服務內容體系化與服務人群普適化的統一。憑借資本實力和巨量客戶,其也完全有能力培養起國人的健康管理意識和習慣,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健康管家”。
據了解,平安人壽的下一步動作,將是健康管理與保險服務在線上線下的深度結合。諸如家庭醫生和保險服務人員的連動、對次標體客戶的針對性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創新服務,將會在不久后推出。另外,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曾表示過,集團未來將打造兩大垂直門戶,一個是資產管理,另一個就是健康管理。這意味著將來會有更多資源持續投入到這個領域??梢灶A見,平安人壽健康管理服務的發展會更加錦上添花。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人口更為龐大,地域差異更為復雜,健康、醫療條件也尚未完善。在健康管理領域(尤其是線下服務領域),平安人壽未來要跨的“坎”比凱撒醫療高得多。因而只要沿著現有思路持續投入,其成就也很可能超越這位大洋彼岸的榜樣。
而從更高的層面看,中國的險企雖沒能如美國險企那樣成為健康管理行業的創造者,但在同樣的商業邏輯下,以平安人壽為代表的中國險企完全有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領導者,推動著“健康中國”的實現。我們期待著,將來會有更多人在保險和健康管理的雙重呵護下,過上真正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