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博士”怎樣培養
中央社院的導師李小寧說,統戰學尚沒有統一的教材,他們一邊教學一邊編講義,目前開設的基礎課主要有統一戰線學概論、政黨制度、知識分子理論等,課程以理論為主,兼涉及方針政策。
責任編輯:劉斌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每屆統戰學博士入學后的第一學期,都在山東大學上基礎課和公共課,第二學期到中央社院上專業課。
(本文首發于2017年7月13日《南方周末》)
中央社院的導師李小寧說,統戰學尚沒有統一的教材,他們一邊教學一邊編講義,目前開設的基礎課主要有統一戰線學概論、政黨制度、知識分子理論等,課程以理論為主,兼涉及方針政策。
統戰工作肯定會越來越重要,“十八大之后,中央對統戰工作更加重視。中國的民主政治靠兩腿,一是人大的選舉民主,另一個就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協商民主離不開人民政協,離不開統一戰線”。
這個夏天,2016級10名“統一戰線學”博士研究生結束了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以下簡稱“中央社院”)的學習生活,即將回到山東大學繼續學習。
“統一戰線”對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它是指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下,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組織和領導的統一戰線,但“統一戰線學”博士卻是中國高校中出現的新面孔。2015年,“統一戰線學”才首次作為獨立學科被納入國民教育序列。不過,作為政治學下的二級學科,統戰學不能招收本科生,只能招收碩士生和博士生,由中央社院和山東大學聯合培養。
統戰學的設立,結束了統戰無專門學科的歷史,也讓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法寶”都有了專門學科。此前,“三大法寶”中的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都已建立了專門學科,分別是軍事學和黨建學。這一次,位居“三大法寶”之首的統一戰線終于完成了學科化的任務。中央社院作為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治學院,為推動統戰學的學科建設努力多年,終于在十八大之后取得突破,也由此實現了中央社院學位點建設零的突破。
“全國統戰系統現在每年新進三千多名公務員,但沒有一個是統戰學出身的。”原中央社院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首批統戰學博士生導師李小寧說,招收統戰學博士的目的,一是培養理論研究人才,再就是向統戰部門輸送優秀工作者。
實行雙導師制
朱光明就是一位2016年入學的統戰學在讀博士生。由于“統戰學”是新設學科,之前對“統戰”不太了解的朱光明,考取這個專業的過程還有點戲劇性。
本科學法律的朱光明,研究生讀的是經濟學,碩士畢業后在北京一家慈善基金會工作。2015年,他偶然看到了中央社院與山東大學聯合培養“統戰學”博士的消息,由于不太了解,他便沒有報考,錯失了成為首批統戰博士的機會。
此后一次出國經歷讓他最終決定要讀統戰學博士。他在國外看到慈善基金會都實行“網絡化”工作模式,就是說一項工作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