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俠的前世今生
一部電影《神奇女俠》,竟然成了一種美國文化現象。神奇女俠身上所承載的女性理想,正是前世女權運動和當今女性意識間的隱秘連接。
責任編輯:劉小磊
神奇女俠的創造者馬斯頓博士曾說:女性角色的許多長處遭人輕視,因為她缺乏力量。他認為,明顯的矯正是創造一位女性人物,她既有男超人的力量,又有美麗的善心女子的吸引力。女主角蓋爾·加朵的天生麗質,女俠角色的神力和愛心,庶幾達成了馬斯頓博士七十余年前的愿望。
(本文首發于2017年7月13日《南方周末》)
一部電影《神奇女俠》,竟然成了一種美國文化現象。神奇女俠身上所承載的女性理想,正是前世女權運動和當今女性意識間的隱秘連接。
法國有圣女貞德;中國的傳說里則有不少保國護民的女將軍,花木蘭、楊門女將、樊梨花、梁紅玉,等等。英語文化圈里,卻無論是歷史還是傳說,似乎都沒有這樣的奇女子。雖說雪萊也寫過女祭師與情人并肩奮戰的長詩,詩的標題卻是《伊斯蘭的起義》(The Revolt of Islam,有王科一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好在美國人愛創新,歷史和傳說里沒有,那就 back to the drawing board (從空白開始設計)造一個——于是就有了與超人和蝙蝠俠齊名的神奇女俠。她任主角的第一部電影《神奇女俠》(Wonder Woman),于2017年6月2日在中美同步上映,并在美國贏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盛譽之下,一部電影,竟然成了一種美國文化現象。
《神奇女俠秘史》[美]吉爾·萊波雷著,吳培希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7
女俠的誕生
看過電影的讀者或許要奇怪:電影里,神奇女俠黛安娜是亞馬遜(Amazon)部落的公主,生活在一個叫作塞彌西拉(Themyscira,又稱天堂島)的與世隔絕的孤島上。她們明明是希臘神話里摒棄了男人的剽悍女戰士,電影里還穿著古希臘的白色長袍,怎么能算是英語文化圈的巾幗英雄?
不過,美國心理學博士威廉·莫爾頓·馬斯頓在1941年設想神奇女俠之英姿時,他的參照人物不在古希臘,而在20世紀初力爭女性投票權的英美女權運動者。1911年,馬斯頓剛進哈佛讀書,聽過英國女權運動領導人埃米琳·潘克赫斯特的一場演講。前年英國電影《女權運動者》(suffragette)里,潘克赫斯特這一角色還是梅麗爾·斯特里普扮演的。當時女權運動者們自稱“亞馬遜”,給馬斯頓留下很深印象。
當時超人和蝙蝠俠已經問世。其版權擁有者DC動漫公司,雖然產品很流行,但也遭到很多質疑:這些漫畫會不會滋長兒童的暴力傾向,甚至培養出小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