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張愛玲”是怎樣誕生的?
高島說:“向田邦子的文章是男人的文章。一個個句子很短,干脆利落。說完了不留余韻。沒有余音裊裊啦,情緒纏綿啦,有意識地摒棄這種腔調。故而稱之為男人的文章?!?/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小磊
(1929-1981)是日本著名編劇、隨筆家、小說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為編劇界女王,作品達上千部。1981年,為了給隨筆集取材至臺灣旅行,在臺灣因空難喪生,享年52歲。雖然向田邦子去世已近40年,但其作品卻仍然頻繁地出現在熒屏上。有人稱她為日本的張愛玲,而侯孝賢則稱她為自己最喜愛的作家。
高島俊男寫過《李白與杜甫》《水滸傳與日本人》,這不奇怪,因為大學讀的是經濟,但讀研轉到中國文學,研究唐詩、水滸什么的;寫過《喜歡書,更喜歡說壞話》,大概也符合他長年在野的孤傲性格;寫過一系列《您的說法……》,講解詞語的來源及用法,這是其隨筆的精彩所在,我最愛讀了。然而,還寫了一本《童話誕生》,“追尋向田邦子”(此書的副題),讓我不由得友邦驚詫。向田邦子寫電視劇腳本有大名,可在我的想象里高島俊男那樣的人應該是不看電視的。果然,翻閱一過,他幾乎只是談向田邦子的文章——隨筆以及小說。
高島說:“向田邦子的文章是男人的文章。一個個句子很短,干脆利落。說完了不留余韻。沒有余音裊裊啦,情緒纏綿啦,有意識地摒棄這種腔調。故而稱之為男人的文章。”中國也翻譯了向田邦子的書,例如《父親的道歉信》(張秋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