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申遺成功背后
“可可西里滿足了世界自然遺產的兩條標準:具有無與倫比的自然現象、自然美景或審美價值,擁有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blockquote>責任編輯:汪韜 實習生 潘秋杏 姚瓊 王江濤
在玉珠峰腳下的青藏綠色驛站“昆侖山驛”,志愿者們在青藏公路沿線100米范圍內撿垃圾,胡歌等明星也曾參與撿垃圾活動。
(本文首發于2017年7月2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不只是保護藏羚羊 可可西里申遺成功背后》)
“可可西里滿足了世界自然遺產的兩條標準:具有無與倫比的自然現象、自然美景或審美價值,擁有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
申遺成功并不意味著生態威脅的解除。橫穿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和鐵路、草場圍欄、氣候變化和過度放牧等也在報告中被逐一點名。
橫亙在人與荒野之間的障礙并不僅僅是貧窮,還有對土地的原始情感和依賴。“最貧困的家庭希望能夠通過申遺離開草場去從事服務行業的工作,但大多數人都想延續現在游牧的生活狀態。”
自2015年5月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老師聞丞進了六趟可可西里。作為參與可可西里申遺工作的專家,他發現同行的外國專家出去之后四處跟人念叨:“我們差點死在可可西里。”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這位蒙語中的“美麗少女”并不溫柔。干燥寒冷,嚴重缺氧,大風刮過,牧草稀疏的草甸即刻成了沙塵源,沙塵撲面而來,恨不得鉆進每一個毛孔。
2017年7月7日,因藏羚羊和反盜獵英雄索南達杰聞名的可可西里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12個、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
可可西里的申遺過程是中國準備時間最短的一次,但這不影響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技術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評估報告)對其遺產價值的肯定:“可可西里滿足了世界自然遺產的兩條標準:具有無與倫比的自然現象、自然美景或審美價值,擁有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
不過,申遺成功并不意味著生態威脅的解除。橫穿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和鐵路、草場圍欄、氣候變化和過度放牧等也在報告中被逐一點名。
“2017年年初,中國政府致函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承諾了應對威脅的措施后,可可西里申遺項目才順利通過。”聞丞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索南達杰的遺產
在全英文的評估報告中,諸多自然科學的描述之外,索南達杰的名字也被提起:“他被認為是一個國家英雄。”
因其絨毛織成的披肩“沙圖什”頗受歡迎,藏羚羊一度遭到無情的獵殺。1994年1月,治多縣西部工委書記索南達杰為保護藏羚羊與18名持槍偷獵者對峙,最終犧牲,被可可西里的風雪塑成一尊冰雕。
1997年,可可西里被設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盜獵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藏羚羊數量明顯增多。”20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