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也要講方法, 否則小心“逆火”

在辟謠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使用合適的手段,可能會重復本來影響力不大的謠言,幫助謠言進一步傳播,使辟謠工作遭遇“逆火”。

責任編輯:何海寧

(視覺中國/圖)

“逆火效應”來自于英文“Back fire”,最早是內燃機術語,引申意即“適得其反,事與愿違”。在辟謠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使用合適的手段,可能會重復本來影響力不大的謠言,幫助謠言進一步傳播,使辟謠工作遭遇“逆火”。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絕大多數的網民已經有了基本的媒介素養,能夠識別基本的謠言。“吃草莓致癌”這條謠言就是由網民進行舉報、搜索、查證,辟謠平臺隨后向官方部門求證并公開發布結果。用這種“眾幫”模式進行辟謠,謠言將無處藏身。

撕不斷的塑料紫菜,嚼不爛的棉花肉松,喝了等于慢性自殺的涼白開……在這個越來越多人重視食品安全健康的時代,食品相關的新型謠言也像病毒一般變異,越來越新穎刁鉆。

為什么謠言傳播總是如此成功,以至于“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主流媒體作為辟謠工作主力軍,會不會不知不覺中助長謠言的傳播?面對越來越新穎的謠言傳播方式,各方應該如何有效應對?

2017年7月22日,第三屆“食藥安全新聞傳播與謠言治理”青年學者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來自互聯網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