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王健林算算最新身價
前幾日,一勺言寫了一個被認為很隱晦的文章,日本朋友談世紀大交易,很多人表示沒有看懂。
這么說吧,那同樣是一篇測試帖。假如你同意我的看法,我會相當佩服你的眼光;你要是不同意,嘿嘿,其實你可以再看一遍,你會同意的。
看了兩遍還看不懂,那么,一勺言君確實是一個比較挑剔的人。
言歸正題。今日,又被萬達賣掉一個萬達廣場的新聞刷屏。
標題是「朱孟依接盤,王健林賣掉萬達廣場」,而內容是,萬達旗下的其中一個南昌西湖萬達廣場,易主給朱孟依旗下的珠江人壽。
寫本文時,萬達已經解釋了,大意是,這是一個早就定好的資產交易,該萬達廣場是輕資產戰略的一部分,它是第一批輕資產操作的萬達廣場。
這段時間,關于萬達出售風波,各家都有評論,一勺言談談咱們自己的。
一,首先定性。萬達對萬達城與酒店的出售,是一個在錯誤的時間發生的正確的事。
王健林本來早有出售之心,這已不是秘密。它朝向輕資產運營的方向是正確的,本身也通過有法律效率的管理合約,鎖定了自己與萬達城、酒店的委托運營關系,但是,在文件風波、監管風波的語境下,驟然達成交易,被認為是一場兵臨城下之約。
時間會讓很多東西扭曲。但是,時間從不欺騙人。往后再看五年,也許我們今天對首富先生的「交易惋惜」會完全改觀。
二,關于價格。吃虧不吃虧,是這輪萬達被檢討最多的一個點。但是,這都是圍觀群眾視角。
對于交易三方而言,確保交易成交的那個價格,才是最有意義的價格,否則一切免談。一個NBA式的三方交易,大家都要覺得價格對自己是公道的,那個價格就是一個公道的價格。
交易價格是時間、對價與機會成本的復雜函數,缺一個都不行。
三,關于輕資產。輕資產是老王講出來的童話故事么?當然不是。
首先,在中國能做輕資產生意的公司并不多,它需要有核心能力。
其次,王健林過去幾年的生意轉型的本質是,要讓自己與「內需型中產消費升級」聯系起來,從娛樂、體育到跨省旅游消費,生意不同,但本質相同。
最后,這個新生意,要求萬達的兩大IP(萬達城與萬達廣場)足夠多。而只有輕資產模型,可以滿足首富先生的這個圖景。
上述三點環環相扣。
四,交易過后,王健林手中握有六張輕資產王牌。
他們分別是:院線管理公司,萬達文旅城管理公司,萬達廣場商管公司,萬達酒店管理公司,體育公司,兒童娛樂連鎖公司。
具體公司名字不一定嚴謹,但道理是一樣的。
目前,院線公司已經上市,市值一度過千億;其他業務均具有相當大的想象空間。文旅管理公司,我聽到的消息是,今年已經有四個已開業項目,但到2018年后,開業的項目更多,那時全部開業的萬達的文旅項目有望實現10億元以上的凈利潤,而萬達酒店管理公司,很可能已經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高端星級酒店管理公司。
體育公司,已經在足球、籃球、鐵人、轉播、版權等方面四面開花,業務可期,標標準準的消費升級業務;而兒童連鎖公司目前收入利潤并不高,但是未來前景很好,是一個「未來型」業務,兩三年內,預計可以看到它明顯的規模擴張。
五,單獨談談萬達廣場商管公司。王健林目前手中最值錢的地產物業,應該當屬200余個已經開業的萬達廣場,絕大部分是以前重資產模式操作的物業。
這200多個萬達廣場,具備三個突出的特點:
1,位置從早年開發的新區核心,變成了城市核心,物業升值很大;
2,很多萬達廣場已是凈資產,沒有任何負債,這得益于當年萬達對每個萬達廣場實行的「獨立密封艙」資金管理,部分物業有負債,也多在2-3億元之間,萬達如果想全部一次性償還后,王健林手中凈握有200多個優質商業物業。
3,這200多個萬達廣場加上輕資產操作的萬達廣場,去年貢獻了250億元的租金收入。按照王健林公開表示的年度20%增速看,五年之后的2022年,所有開業的萬達商業的租金收入保守可以達到820億元。
眾所周知,商業管理的租金毛利潤率較高,多在70%以上,假如按照30%的保守凈利潤率來測算,五年后它的年度凈利潤300億元不難想象。如果上市,按30倍PE計算,市值將接近萬億。
六,這里面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有人擔心,輕資產后,業主不再是萬達,隨著萬達廣場越多,萬達在租金收入里的分賬會急劇減少。
萬達去年開業了50家萬達廣場,其中21個是輕資產路徑。萬達與輕資產業主方的租金分賬是3比7,這意味著,萬達2個輕資產路徑的項目租金基本上相當于1個重資產路徑的項目租金收入,所以,輕資產項目數量多了,對租金下降的影響會隨之被熨平。
而且,輕資產的項目,在租金分賬后,萬達的凈利潤計算方法會更占便宜。借用王健林去年的年會講話,輕資產轉型后,萬達商業租金的含金量還將進一步提高。
他解釋說,重資產一塊錢租金萬達拿到的凈利潤也就四毛錢左右,因為要扣除管理費,繳17.55%的稅金,再繳所得稅。輕資產分得的凈租金除了25%所得稅,全部是凈利潤,所以今后萬達商業租金含金量更高。
七,談談為什么會出現文章最初的那個「烏龍新聞」。
輕資產路徑的萬達廣場,從投資建造開始,就對未來資產轉讓的時間表有了大致的規劃,通常是招商開業后,并且拿到了相關的證件,可以實現一系列工商變更等。
南昌項目即是如此,它今日被披露的法人變更,其實早早在一兩年前就被確定下來,只不過發生到今天這個情勢下,成為又一宗王健林「資產大割肉」的最新例證。
真相呢?呵呵。反正,你們也只愿意看自己想看到的吧。
讓我們一起等待下一個法人變更的萬達廣場吧,不遠的前方,有很多個十萬?在等待著你我。
八,關于不少萬達廣場的注冊資本金更改,從孫宏斌入局開始,就被翻炒。大家可以看看下圖,里面的萬達廣場都是歷史上重資產路徑。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注冊資本金的變更,可能與項目的開發周期有關。萬達廣場的開發周期結束后,進入了經營管理期,不再是房地產開發,對資本金的需求相應也減少,所以,出于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的角度,進行了注冊資本金的減少。
當然,降低注冊資本金,也很有可能是輕資產公司投資人的意愿的反映。我的理解是,在中國,注冊資本金的意義在特定時刻被媒體擴大了,平日里有誰去關心這個無辜的指標呢?
具體如何,你們去問王健林。
九,最后談談情懷。
這一波主題為「首富割肉」交易大新聞,之所以席卷全民,因為它滿足了看客們的全部心理要素:重磅,財經,金融,娛樂,名人效應,仇富心理,高房價倒逼出的民粹,等等。
導火索是銀行監管層發出了一個萬達六大海外項目的融資排查報告。當然,這個排查結果還沒有出來,結論未知,大家先集體高潮了,然后,對其中的事實視而不見。
事實上,這六個項目里,有四個院線類投資,是用萬達2012年5月出海收購的美國AMC平臺進行收購的,AMC是一個境外上市平臺,它本身具有海外融資能力。
我就很關心它在并購中究竟用沒有用「中國錢」,結果,AMC自己發公告表態,「自2012年被萬達收購以來,在最近四次收購院線,以及對許多其他影院的收購中,萬達從未成為融資來源。在AMC最近三次收購中,獲得的債務融資都是總部在美國之銀行的聯貸;第四宗收購使用的是AMC的手頭現金」。
事實重要么?重要;事實真的重要么?呵呵。
不過,另外兩個的項目,我沒有看到名字,不得而知。如果你非抬杠說,對AMC的收購,肯定也占了中資公司信用的便宜,那么,它隨后的所有投資,都與「中國錢」有關。
我的回答是,這真是一個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