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文身,我用紋身貼,所以我是個好女孩
瘋狂過后,搽拭掉皮膚上的印記,我就又是個“好女孩”了。
責任編輯:楊昊
文身,作為一種外顯于身體的特征,其美學價值在現代社會中愈益彰顯。
如今,文身的審美價值逐漸被放大,市場上出現了既美觀又沒有后顧之憂的紋身貼。
“知道”(nz_zhidao)和你聊聊,文身對于我們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
除了在網易云音樂上說故事、編段子或是煲雞湯,Live氣氛濃烈的音樂節也越來越受年輕人喜愛。而在草莓、迷笛等音樂節現場的人群中,文身,這個被局外人視作非主流的文化,則成為了鑒定身份的通用標識。“身上沒有文身,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去參加音樂節。”
文身,作為一種外顯于身體的特征,其美學價值在現代社會中愈益彰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它視為追求時尚、張揚自我個性的一種表現方式。但文身的價值是絕不是和Live一起出現在樂迷們的朋友圈里而已。
讓人恐懼的文身
據考古發掘推測,文身起源于舊石器時代晚期或新石器時代,流行于各民族的原始部落時期。
中國古代百越群族普遍崇拜龍蛇。通常他們會將龍蛇紋于其身,恐嚇野獸,祈求神靈庇佑;一些少數民族還會通過紋不同的圖案來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據《太平寰宇記》記載,“(黎俗)尚文身,豪富文多,貧賤文少,但見文之多少,以別貴賤”。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中將原始時期文身的目的歸結為五類:避免鬼的迫害;圖騰崇拜;引起敵人的恐怖心理;等級差別;將自己貢獻給神靈??梢?,辟邪、圖騰崇拜是其主要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