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新聞開放,令人驚訝的秩序井然”——外國媒體在災區

馬珍用“秩序與迅速”來描述她看到的四川災區:“災民都集中在九洲體育館,那里人很多,但讓我吃驚的是,廁所竟然不臭?!?/blockquote>

責任編輯:袁蕾

記者的工作不是老去夸獎一個國家,而是去找它的不足……

5月24日午夜1點多,人在成都的英國《泰晤士報》北京分社社長馬珍(JaneMacartney)接到了來自中國外交部新聞司的電話,邀請她跟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去映秀。“他們告訴我,還有很重要的人物出現。”這是馬珍在四川采訪大地震的第12天。

24日上午,馬珍與路透社、美聯社、美國CNN和NBC、日本NHK等國外新聞機構的12名駐華記者一起,登上一架軍用直升飛機,從成都飛往映秀,馬珍所屬的《泰晤士報》是惟一受邀的國外紙媒。

11:30,飛機降落在映秀一片廢墟旁,映秀有點悶熱。幾分鐘后,溫家寶總理與潘基文一同出現。

現場也有中國記者,溫家寶提議把更多提問機會讓給外國記者——馬珍是第一個提問者,她的問題是:“你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現在去問豆腐渣工程那樣復雜的問題還不是時候。”馬珍說。


5月25日出版的《泰晤士報》上,馬珍寫道:“自中國四川5月12日發生現代以來最具破壞性的地震之后,溫家寶的表現總是令人驚訝……他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的話非同尋常的坦率……他表情嚴肅,嘴唇干裂,眉頭緊鎖。這種關切的表達已經讓他贏得全國范圍的支持,對地震中的幸存者起到了鼓勵和安慰的作用。”

馬珍用“前所未有的新聞開放,令人驚訝的秩序井然”描述了她在四川災區的所見所聞。

豆腐渣震動中國?

馬珍1985年到1989年任美國合眾社駐中國記者,1995年到1998年在路透社擔任駐中國首席記者,是一個老資格的中國通——她的先祖是215年前覲見乾隆皇帝的英使馬戛爾尼(GeorgeMacartney)伯爵。2005年馬珍加盟《泰晤士報》,擔任北京分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