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不是吃烤串的小島”
“鼓浪嶼不是吃烤串的小島,不歡迎低端旅游?!?/blockquote>責任編輯:于冬
游人紛紛在鼓浪嶼申遺成功宣傳牌前拍照留念。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3日《南方周末》)
“上島的多是半日游,外地導游嬉笑地介紹別墅原主人娶過多少小老婆;游客熙熙攘攘地扎堆在美食街。這并不是鼓浪嶼希望的旅游模式。”
“鼓浪嶼不是吃烤串的小島,不歡迎低端旅游。”廈門學者吳永奇認為,申遺成功恰恰挖掘出鼓浪嶼更多的歷史文化價值,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從而真正拯救了這座小島。
2017年7月8日,在波蘭召開的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會主席落槌的瞬間,鼓浪嶼申遺團隊負責人魏青與管委會主任鄭一琳激動地擁抱起來。
“鄭主任(鄭一琳)當時太激動了??煽晌骼锷赀z只用了兩年,鼓浪嶼申遺用了八年時間。”魏青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作為北京國文琰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負責人,自2008年起,魏青就受廈門政府委托全程負責鼓浪嶼的申遺工作。八年間,魏青把三分之一的時光都留在了廈門。
一槌定音,一波又起。成功申遺后,對于“鼓浪嶼商業化太嚴重”的批評再次見諸報端。其中,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的評估報告也發出警告:“旅游業是鼓浪嶼島上有形遺產和環境面臨的主要威脅,度假旅游高峰期尤其如此。”
“鼓浪嶼不是吃烤串的小島,不歡迎低端旅游。”廈門學者吳永奇卻認為,申遺成功恰恰挖掘出鼓浪嶼更多的歷史文化價值,從而真正拯救了這座小島。
一度不被看好的項目
“哪怕對鼓浪嶼價值的認識仍暫有分歧,哪怕對鼓浪嶼的未來曾經心灰意冷,都可以為這一份責任,求同存異。”魏青在微信朋友圈如此感慨。
作為申報項目,鼓浪嶼最初并不被上級主管部門看好。甚至2015年底正式遞交材料的前夜,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仍打算換掉鼓浪嶼,改為推薦古泉州史跡。
這背后似乎有難言之隱。吳永奇分析,“每個國家每年只能申報一項文化遺產,所以中國申遺最在乎的是成功率。從2004年每個締約國只能申報一個文化遺產規定生效開始,中國申報的文化遺產項目從來沒‘黃’過。”
鼓浪嶼管委會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主任蔡松榮記得,廈門市領導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