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伊斯頓的中國情懷

他始終相信,不論問題多么困難,只要中美學者能有直率而自由的面對面交流,都能找到相互妥協的交集。

責任編輯:勇志戴

伊斯頓于中國政治學的前景非常樂觀,認為此領域會持續蓬勃發展,將對全球的學術社群做出巨大貢獻。(資料圖片/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3日《南方周末》)

若中國學者無法參與國際政治學會的活動,對他來說,那是相當可惜的。他始終相信,不論問題多么困難,只要中美學者能有直率而自由的面對面交流,都能找到相互妥協的交集。

倡導后行為主義的戴維·伊斯頓(David Easton,1917-2014)曾是所有主修政治學的學生無法繞過的名字。猶記筆者讀本科時,在政治學的第一堂課,任課老師就提到伊斯頓對什么是政治的經典定義——“一個社會的權威性價值分配”(authoritative allocation of values for a society)。之后幾年,除中國政治思想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