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波士頓的聲音:災難學專家談震后重建
災難之后,我們首要的任務是什么呢?我們請來了兩位世界上最好的災難學專家:Peter Walker 博士和Patrick Webb博士,就這個問題發表他們的意見。
責任編輯:蔡軍劍
高翔:前面的話
5月12日發生的四川大地震,不僅是中國人民的一場大災難,也是世界人民的一場浩劫。災難之后,我們首要的任務是什么呢?答案非常清楚:重建家園,總結經驗。本期,我們很榮幸地請來了兩位世界上最好的災難學專家:Peter Walker 博士和Patrick Webb博士,就這個問題發表他們的意見。
他們都來自位于美國波士頓的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營養學院,并都擔任講座教授。塔夫茨大學是世界上研究營養和人道救援問題的重鎮。兩位專家都有豐富的災難現場救援的經驗。但是由于不同的專業背景,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建議。
Peter Walker 教授自從80年代就開始從事災難學和人道救援的研究,主持制定了世界上一系列重要的救災政策。而他所主持成立的環球計劃(Sphere Project)更是被認為是世界人道救援史的一個里程碑。該計劃根植于兩個核心理念:1)盡可能地提供服務;2)災民的尊嚴即獲得援助的權利。它既是一本工作手冊,也是一個廣泛協調合作的程序。自1997年起,由國際紅十字會等128個從事人道援助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在全球范圍內推動。
Patrick Webb教授是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營養方面的主席,并在全球范圍內負責災難發生后的食品援助和饑荒、營養缺乏疾病的防治干預工作。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道救援機構。Patrick Webb 博士曾經在亞洲、非洲的20多個國家工作過,主要從事項目評估和設計。他在2004年印尼海嘯中,率領一支緊急救援評估隊伍奔赴現場。
我們感謝塔夫茨大學的Katherine Tucker教授的幫助聯系了兩位專家,感謝南方周末報社慷慨提供了這個發表的機會。我和孫蓓(哈佛大學Brigham and Women’s 醫院的工作人員)負責翻譯。鑒于時間緊迫,由于水平有限,翻譯中難免有差錯和不準確的地方,請讀者見諒。為了盡量避免由于翻譯造成的偏差,南方周末網站將同時發表英文原文(見文后)。
(作者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工作)
Peter Walker博士,塔夫茨大學的Rosenberg教授(營養 和人類安全性方向),同時任塔夫茨大學營養學院Feinstein國際中心部主任。他曾任國際紅十字會和國際紅新月會的災難政策部主任。他負責組建環球計劃(Sphere Project),此計劃從人道主義的立場,制定符合全球標準的災難救援之最低標準。他發起并主辦了一年一度的《全球災難報告》(World Disasters Report)。他還是《災難救援工作者守則》(Code of Conduct for disaster workers)的主要制定者之一。2008年,Walker教授獲美國營養學會(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的年度人道主義獎。
Peter Walker:地震帶來的教訓
地震在危害人類的災害中占有特殊的一席。它是災難性的,在它面前,無論貧富、貴賤、老少,一切平等。而且盡管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但當人類遇到這樣的危機時,我們的反映卻驚人得一致。
今天一個四川母親臉上的悲傷與2003年伊朗Bam,1999年土耳其Izmit,1995年日本神戶,1989年美國舊金山或者1988年美國Spitak那些母親的悲傷并無二異。在這些地震中,我們都看到當地的英雄們不分晝夜地搶救被困的親人,我們看到那些敬業的當地官員,雖然失去了他們自己的家庭,仍然堅守崗位協調救災。 總之,災難使我們變得更團結。
在過去的幾十年,我們學會了當地震降臨的時候,什么應該做,更重要的是,什么不應該做。這里是從以往的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經驗中來的一些教訓。
搜尋和搶救
被困在倒塌的建筑,尤其是混凝土建筑下的人不會存活太久?;驹瓌t是,在那些所有被救生還的人中,95%都是在地震發生48小時內被成功援救的。 48小時之后,失血、脫水,以及壞死組織所釋放的毒素將會致大多數被困的人于死地。這意味著搜尋和救援隊伍需要在地震發生后數小時就趕到現場;國際救援會是一個很好的姿態來表示支持和同情, 但它們往往很少有機會及時趕到而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
醫院設施
地震會給醫院的急診設施(床位、血漿、外科隊伍)帶來空前的壓力。在那些醫院是中央控制的國家,比如醫院隸屬于各省,抑或象日本,醫院屬于紅十字會,它們在協調調度傷員從震區到其它醫院,以及管理記錄相關人員的去向這些事物中遠比在私有體系下各個獨立的醫院來得快速有效。
志愿者
在最近每次大的地震發生后,都會有大量當地的志愿者涌入災區幫助救援。尤其當地震發生在學校放假期間,學生會更快地加入這個隊伍,志愿者的數目往往非常高。美國得益于現有的志愿者結構,在組織這一支幫助力量上遠好于那些志愿者無人組織的國家。
水和衛生
威脅災民生命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脫水和由于不衛生的條件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建立干凈的水供常常是首要任務。人通??梢栽跊]有食物的情況在堅持好幾天。地震雖然會破壞大多數的下層建筑和糧倉,但它不毀壞食物。而且一旦交通重新開通,食物可以被運入災區。但水通常經過管道送入百姓家,一旦毀壞就沒法用了。所以,需要準備其它代替裝備比如水箱、水罐車和水站。
恐懼
地震確實令人恐懼。在初震后的幾天,人們特別需要承諾和有效的信息流通。驚恐通常導致謠言,比如象“傳染病已經爆發”;“另一場地震已經被預測到了”或者“大壩即將決堤,會淹了地方”等等。這時需要當權者做到比平時更加的透明,使信息更加有效地流通,使百姓安心。
手機已經被證明在地震中有著不可比擬的價值,尤其是短信。短信只占有很窄的帶寬,在很弱的信號和手機電池下都可以收發。
避難所
沒有臨時避難所這么一說!每個大地震的經驗顯示許多當時建造的臨時住房在地震多年后仍然被在使用。在日本神戶,政府為那些地震中失去住所的人在城市周邊建造了過渡房,3年后,許多人仍然住在那兒。滯留在過渡房的往往是一些“困難戶”,在日本,是那些有精神問題的人們,或者是一些沒有直接親屬照顧的老人。所以,帳篷和大量寄居在公共設施只能緩解暫時之需,必須由一些本著長久利用目的住房來代替,而不應該用臨時的標準。
第二個從所有的地震中得來的教訓是,人們愿意回家,他們不愿意遷移到其它地方,他們也不想外來人進來重建他們的村莊和社區。在一些國家,政府卻視地震為一個“清舊賬”的機會,認為他們可以推平瓦礫,徹底重建。通常的情況是:那些受損最嚴重的人錯失機會。受損的社區積極參與,并按照他們認可的方式重建。長遠來看這種解決方式更穩固,經濟上更適合。
地震防備和自救
在每個襲擊快速發展中城鎮的地震中,我們都會發現當地的建筑或發展商偷工減料,不遵循規定的建筑抗震標準,這在公共建筑中尤其突出。最大的教訓是短期的節省建造成本導致長期的惡果,失去生命、生活、失去經濟的繁榮。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需要改變他們管理和監督建筑標準的方式,常常變得更嚴格,給予任何違反房屋標準的行為給予更嚴厲的處罰。
在家庭和社會層面,地震應對和行為有關。歷史證明,那些經常練習怎樣防震和抗震的地方,損失最小。歷史同時顯示在小震常常的地方,防震抗震會被嚴肅對待;而在那些有可能會地震,但又不常見的地方,防震抗震很容易被忘掉。比如說,東京經常會招受一些小震,大多數東京人有地震保險;會把家具鉚在墻上,電視鉚在桌上;常規參加地震逃離訓練。而在神戶,很少有人在1995年大地震前有以上的那些行為。兩個城市都坐落在地震高發帶,但神戶在此前幾十年來都沒有過任何大地震。
危機通??闯鋈藗兊膬炐闫焚|,巨大的苦難由于大家分擔而減輕。這次地震給了我們機會按照更好的標準重建新建筑;去穩固老建筑,尤其是公共設施,來抵擋下一次地震;給了我們機會將防震真正納入實踐。當政府附諸行動去確保人民的安全,以往的教訓會被吸取,代之的是一個更有希望的未來。城市和人們可以在地震中生存,但這需要對下層建造,地震科學和人的長期投資。
Patrick Webb博士,是塔夫茨大學的Alexander MacFarlane 教授(公共政策方向),并任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的主管學術事務的院長。他曾長期擔任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之營養主席(Chief of Nutrition),負責全球的緊緊急食品干預,監督3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婦幼衛生、和制定食品強化政策及實施規則。共有7本著作(獨立完成或與人合作),20個著作之章節,并有40余篇論文發表于同行評議的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