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出門遠行 ——記2017豐田助學基金夏令營
他們對未來都有一個相同的計劃:去北京看看,或者考研到北京,又或者來北京工作。在這群18-20歲、家庭清苦的孩子眼里,“去北京”是人生中一件標志性的事。
2017年夏天,他們“去北京”的計劃被提前實現了。
他們是中西部26所高校的260名學生,品學兼優卻家境貧困,每學期會收到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豐田助學基金的資助,如今從四面八方聚到首都,參加為期七天的夏令營。
原本陌生的260位同學在破冰團建后,歡聚一堂。年輕人的開心是藏不住的。
他們與其他學生并無不同,都是一樣的開心陽光。
260名隊員被隨機分組后,需要取隊名、畫隊旗。這是第一次分工協作、第一次集體討論、第一次各展所長。
逛逛人來人往的王府井,走走最有北京味道的胡同,嘗嘗著名的北京小吃。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職場經驗分享、豐田講堂、關愛藏族藝術學校孤兒、特色拓展訓練、趣味城市定向、教授講座、美好生活分享會等。
在王府井站的任務中,隊員們需要完成公益項目的創意策劃和傳播。本期夏令營的主題是“美好生活”——所以如果生活不夠完美,那就想辦法改變它。
“都是我從未體驗過的生活,讓我感覺一切都很新鮮。”春雨很喜歡這個夏令營,她每天都打電話告訴縣城的奶奶這里的生活有多精彩。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10年有余,春雨無論行多遠,心中都有牽掛。
在探望北京盛基藝術學校的藏族孤兒時,隊員們向藏族小伙伴送出了精心挑選的“曾經影響過自己”的書。劉旺贈送的一本是《感謝折磨你的人》,愿與同樣遭受過苦難的他們共勉。然而,藏族孩子臉上純真的笑容卻讓隊員們“吸收到更多陽光雨露”。——只有“經歷”能夠治愈經歷。
藏族伙伴都很靦腆,初次見面時,他們內向而拘束。當隊員們把書放到他們手上、經歷了有趣的互動后,他們臉上的笑容終于偷跑出來了。
為了讓260名隊員更快地認識這個城市,也為了鍛煉他們在陌生環境中的生活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夏令營安排了城市定向拓展訓練。這是隊員們印象最深的一天:每組十五、六人,需在天壇、中華世紀壇、天安門廣場、王府井大街、鳥巢、勁松等地完成相應的任務,并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直播。
在城市定向的天安門站任務中,隊員們需要找到一定數量的外國友人并合影。用英語開口容易嗎?有隊友回答說:不容易。
他們在執行城市定向中的任務。鳥巢距離其他幾個任務站點較遠,并不是每個隊都能抵達這個北京新地標。
隊員們在體驗3D打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在各種任務和活動中,有人學會了取舍、有人學會了配合、有人學會了擔當、有人學會了展示……七天的相聚,以這種方式在他們身上留下痕跡。
分別前夜,每個人都舍不得睡。張永鋒在朋友圈寫道:“我親愛的家人們,明天只是我們短暫的分別,下一次的相遇大家都要變得更加優秀哦!我們會以此為起點,開啟一段更優秀的人生旅途。”
這是一個260人的大家庭,他們可以“互訴衷腸、抱團取暖、互相幫助”。內心的孤獨在這里被逐漸消解。
這是一群把苦難當財富、跟命運叫板的窮苦孩子,他們的孤獨并不為家人和同學所理解,但這次夏令營讓他們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溫馨和幸福。因為相似,所以理解;因為理解,所以無須遮掩;每一個靈魂都自由而高貴。
他們看過很多山很多云,十八歲的少年出門遠行,努力想象未來會有多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