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強三線城市的突圍:打造強城市IP、高購房補貼吸引人才…

人才爭奪的背后,是城市轉型的需要和產業升級的迫切。

搶人!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中國的城市就像從互聯網商業模式中得到靈感一樣,開始使出洪荒之力“圈人”。加入這場人才爭奪戰中的,不光是二線城市,甚至還有不甘人后的三四線城市。

人才爭奪的背后,是城市轉型的需要和產業升級的迫切。因為越來越多的地方發現,當下的新興產業發展,已經不是過去的老辦法就能解決的了,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要。于是,他們開始給人才和能夠讓人才有用武之地的企業各種“綠色通道”,優惠力度驚人。

與此同時,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也正因高企的居住成本而產生擠出效應,這時候,如果有城市各方面都恰到好處,又能讓人才有用武之地,優惠的政策將是促使他們回流的臨門一腳。

這樣的“攬人術”,在距離南京40分鐘的安徽蕪湖、在上海的“域外通勤地”嘉興、在珠三角地理幾何中心中山、在工業重鎮湖南株洲都正在上演。

這是決定未來中國經濟地理格局的一場軟實力之爭,每一個個體的決策都將影響一座城市的未來。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和上海一樣經歷了史上最熱高溫天的蕪湖,在這個7月底終于迎來了臺風帶來的降雨,晚上七點,陣雨后的戶外體感舒適。

位于蕪湖市西南弋江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內的三只松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此刻仍燈火通明,這家成立于2012年的電商企業,創造了當今中國最大的互聯網食品品牌。

家在距離蕪湖150公里的省會合肥,蔣磊自兩年前進入這家公司以來就過著雙城生活——每個周末回合肥,工作日在蕪湖,吃飯就在三只松鼠園區內一日供應四餐的員工食堂,居住在園區外不遠處的員工公寓。

在這座城市的東北邊,一片頗具氣候的機器人產業園日漸壯大。家在遼寧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陳健,在這里工作兩年了。他所在的蕪湖哈特研究院,是當地市政府和哈工大合作共建的首個機器人產業研究院。他們所在的蕪湖機器人產業園,是首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聚試點。

很難想象,這是一座北有合肥、東有南京的城市。2016年蕪湖經濟總量2699億元,不到合肥的一半,是南京的1/4。不過,從人均指標來看,蕪湖7.38萬元的人均GDP只比合肥低6700元,高于安徽省人均GDP將近一倍。

作為安徽第一個開埠城市,被孫中山稱為“長江巨埠,皖之中堅”的蕪湖,也誕生過很多具有時代意義的IP。從被鄧小平點名的“中國第一商販”、傻子瓜子創始人年廣久,到同樣以堅果炒貨起家的零食網紅三只松鼠,還有自主汽車品牌奇瑞、水泥巨頭海螺、主題樂園方特,再到如今的機器人,甚至是小城里走出的藝人趙薇,共同構成了這樣一個強IP的城市。

在中國新銳城市的這場升維競賽中,蕪湖將人才放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但如同中國所有的三線城市一樣,于內知名高校寥寥,于外又有一二線城市和省會的強磁場,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圖片說明...(21世紀經濟報道/圖)

蕪湖的IP是什么?

蕪湖因水而興,是歷史上的江南四大米市之首。

靜默于青弋江和長江交匯處的中江塔見證了這個港口城市的通商往來。當地文化學者認為,蕪湖論歷史比不過安徽另一座長江名城安慶,論文化比不過徽州故里黃山,但是徽商最早走出去是經過蕪湖,外面人最早走進安徽也是經過蕪湖。

碼頭文化造就了這座城市精明、創新的基因,誕生于此的傻子瓜子是中國個私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標志,奇瑞汽車則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個樣本。

曾有安徽省領導總結,蕪湖的產業發展是“無中生有”,無論是汽車、水泥,還是主題樂園,在他們誕生之時并無產業基礎。包括現在蕪湖的另一張產業名片機器人,最初也只是為了解決奇瑞的造車設備維護成本高的問題。

據當地政府平臺公司蕪湖濱江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稱“濱江公司”)運營服務部部長陳衛民介紹,當地的機器人龍頭企業埃夫特,最早是奇瑞公司的一個設備部,由于采用的是德國的設備,購買成本和維護成本很高,當地有了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念頭。

2016年,埃夫特公司實現產值11.2億元,同比增長88.5%,成功收購意大利CMA、EVOLUT公司,六關節機器人銷量居全國首位。

2017年是埃夫特創立的第十個年頭,這十年也是蕪湖機器人從無到有的十年。蕪湖采取的是扶持龍頭企業—吸引上游核心零部件企業—打造產業鏈的道路,一開始就是以產業集群和生態營造為目的的。

2013年10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下達《關于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實施方案的復函》,將以蕪湖為龍頭打造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自主化機器人產業基地。

截至2016年年底,已入駐蕪湖的機器人企業共79家,產業規模達70億元。

包括機器人在內,蕪湖的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機、通用航空四大產業入選安徽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是當地新興產業的“四大金剛”,其中的機器人和通用航空,都是“無中生有”。

人才從哪兒來?

多年的產業發展經驗表明,在中國,地方政府強力推動的產業,政策、資金都不成問題,人才往往是最大的問題,因為人才的自主性最強,也是技術偏好型產業的關鍵。

從上海坐高鐵到蕪湖,2015年12月才真正實現,此前沒有一條高鐵的蕪湖在長三角高鐵時代整整晚了好幾年。不過,姍姍來遲的寧安高鐵還是大大便利了蕪湖和南京、上海之間的商務往來,40分鐘到南京、兩個半小時到上海,真正實現了一天往返。

從高鐵蕪湖站出來,下了高架第一個路口就可見大幅的標語——堅持人才發展主戰略,向外界昭示著這座城市的求才若渴。

陳健來蕪湖兩年了,像他這樣來自哈工大的博士,在蕪湖機器人產業園共有7名,加上其余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的人才,這里目前有30多名機器人相關專業的博士,他們服務于不同的企業。

如何讓這些遠在千里之外的人才們知道蕪湖,來到蕪湖并安家在蕪湖?當地做了不少事。

比如,當地每年舉辦機器人博士生學術論壇,邀請全國高校中機器人產業相關的知名博士來蕪湖交流,“如果他們的想法和蕪湖產業需要非常契合的話,我們都會想辦法把他們留下來”,濱江公司運營服務部部長陳衛民說,“有好幾個博士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留下來的。”

2015年,他們還把以前在哈工大舉辦的機械工程類學術論壇遷至蕪湖,到今年已經舉辦了三屆。

一方面是把國內的機器人人才請過來,另一方面,濱江公司作為政府招商載體和服務平臺,也積極的“走出去”攬人,近的有南京的東南大學,遠的有北京理工、天津大學以及東北的工科類高校等。“目前機器人專業比較好的國內高校和蕪湖互動都比較多。”陳衛民說。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東北高校的學生往往更愿意來蕪湖看看,南京、上海等地的人才則不那么容易“請得動”。

不光是“高大上”的機器人產業,“小清新”的互聯網公司也加入到這場人才爭奪戰中。

“年輕的你,是愿意為不確定的未來打拼,還是愿意回到家鄉,提前給自己一個確定的事業目標,還有一個家”——這是三只松鼠今年準備招攬省外安徽籍學子的大致說辭。

三只松鼠園區內有員工3000多人,只有60%是本地人。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國互聯網商業模式和消費領域的變革也日新月異。為了招攬更多更具視野和商業敏感度的人才,他們每年都要走出蕪湖進行校園招聘。

“以前去合肥的高校比如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師范學院等,今年擴大到南京大學、南京藝術學院,武漢大學、武漢理工等。”該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

不過,可以想象到的是,像三只松鼠這樣面向年輕群體的網紅企業,讓高校學生成為消費者容易,但讓他們來蕪湖工作并不容易。比如JAVA工程師,他們更愿意去杭州這種信息經濟發達的城市,因為跳槽的選擇更多,而蕪湖只有三只松鼠。

“所以要去南京和武漢‘搶人’,怎么打差異化的策略很重要。”上述負責人說。

比如他們今年開始重點“攻破”在這些城市的安徽籍尤其是蕪湖籍畢業生,又比如他們計劃在985、211高校招聘的學生中,挑選30名作為管培生,由領導層直接培養,面向未來的管理崗位。

成為蕪湖人?

對于蕪湖來說,聚集了3000多名平均年齡24歲員工的三只松鼠是一朵可遇而不可求的“奇葩”。

這家公司的高管中,首席IP官是1989年的,產品總經理和行政總經理都是1987年的,職能人員大多都是應屆本科生。

也因此,當地領導曾評價:“三只松鼠對蕪湖最大的貢獻不是繳納了多少稅收,而是帶來了這么多年輕人,他們來了之后就是一個家。”

合肥人蔣磊最近已經在考慮買房,他打算把合肥工作的愛人接到蕪湖。在三只松鼠園區內,經常有附近的房地產項目來做廣告。一名員工玩笑稱:“都說我們拉動了這個區的房價,過去一年光我們企業就在這里買了200多套房。”

決定把家搬到蕪湖的還有機器人產業園的博士們,東北人陳健已經拿到了新房的產證,正準備把北京工作的愛人接過來,結束兩地分居的生活。

而按照當地現行政策,總價130多萬的房子,他可以享受最高30萬的補貼。

此外,像他這樣的高端人才,愛人、子女隨遷到蕪湖的,都有政策上的“綠色通道”,包括但不限于家屬工作安排、子女上學不限學區、愛人如果沒工作還可以領每月兩千元的生活補貼等,這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30%。

剛剛過去的6月,蕪湖發布了最新的人才公寓建設使用管理辦法,規定國內外拔尖人才、領軍人才、高端人才、其他人才(1類)本人或以配偶名義在蕪湖市首次購買自住商品房的,分別給予總房價的50%、40%、30%、10%購房補貼,補貼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100萬元、70萬元、40萬元、10萬元,分五年等額撥付。

陳健感受最深的,是這里的人越聚越多了。兩年前剛來機器人產業園時,公司只有30多人,現在增加了一倍。他觀察到他所居住的人才公寓,原先沒有幾盞燈亮,現在起碼有70%。

對于他來說,除了長江中下游漫長冬季的濕冷很難讓來自東北的人適應,其他方面都很舒適,在這座宜居的南方城市,他們將有自己的家庭、圈子、事業和生活。

去年以來,南京、合肥房價的快速上漲也迅速傳導至兩地之間的“洼地”蕪湖,來自南京和合肥的炒房客們蜂擁而至。有人說這是城市升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但隨著大城市安家成本的水漲船高,中小城市若能在產業發展和居住性價比之間找到平衡,也將是這些城市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的一個“加分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柯珂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