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人繼續走
關于李嘉誠“脫亞入歐”的爭議,早在2013年即甚囂塵上。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游曉丹 高鑫 楊瀅瑋
圖為2017年3月22日,中國香港,李嘉誠出席長實地產全年業績發布會。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10日《南方周末》)
香港深水灣道,79號大宅。2017年7月29日雨夜來臨時,89歲的老主人如愿收到了他的生日禮物,價值144.97億港元。
作為三十年來,特別是過去七年來這個世界最繁忙的資產交易者,李嘉誠用這種方式慶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自2016年2月和10月新世界電訊及九倉電訊分別以6.5億港元和95億港元出售旗下香港固話業務之后,關于“超人”有意放盤和記電訊同類業務的傳聞便不絕如縷。
1995年,港府正式結束原香港電訊一家壟斷時代,上述三家公司正是最早瓜分該市場的主要“食客”。不過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迅速普及,收益下滑確是不爭事實。
至于和記,上一財年120.24億港元的營收同比下降了45%,而凈利潤也縮水23%至7.01億港元。
破船尚有三千釘,何況主掌此項業務的和記環球電訊(HGC)不僅掌控著全港1.4萬棟大樓的固話業務,在住宅寬頻、企業級服務領域也有不少涉獵。35.84億港元的資產凈值,說來也是一塊肉髓俱在的大腔骨。
關鍵,是成交價格,而這偏偏是李的強項。這次以對手盤面目出現的,依舊是凱雷和安博凱兩家私募股權基金聯合構成的財團。后者之前溢價并購九倉電訊時一度引起資本市場矚目。特別是原本就出身凱雷的安博凱話事人金秉奏,不只有著深厚的背景——其已故岳父是韓國浦項制鐵創始人,同時也是韓國前總理的樸泰俊。更重要的,躋身彭博評選“全球最具金融影響力50人”的金秉奏,也是一個出色的并購專家,并曾在韓美銀行單宗交易中獲利逾1.4倍。
一邊是后生可畏的厲辣之人,一邊是路透社給出15億美元——約合117億港元的最高估值,兩個月前李嘉誠面對外界探詢時元龍高臥擺出一副“價格不合適就算”的姿態。然而六十余天之后,自己生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