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院: “神州模式”,還是“優步模式”?

互聯網醫療平臺正越來越多,但監管政策卻懸而未決。擺在它們面前的,除了牌照問題,還有在趨嚴的監管尺度下如何選擇模式的難題。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游曉丹 高鑫 李源園 楊瀅瑋

2017年3月1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來自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的專家在寧夏互聯網醫院為寧夏偏遠山區的群眾進行遠程會診。(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2017年8月10日《南方周末》)

互聯網醫療平臺正越來越多,但監管政策卻懸而未決。擺在它們面前的,除了牌照問題,還有在趨嚴的監管尺度下如何選擇模式的難題。

近日,河南省欒川縣陶灣鎮一位村民給張進生寄來一封感謝信。張進生是深圳友德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德醫”)副總經理,專注遠程醫療。

這位村民剛剛30歲,體重就達到了90公斤,血壓在150/120位置居高不下。2017年3月,友德醫接診點開進村里,借助互聯網技術,這位村民在離家不遠的社區診所就可以得到省城專家的定期診療。

像友德醫這樣的互聯網醫院正越來越多,2016年11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4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達114億元,2015年市場規模已達157.3億元,增長率為37.98%,其中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42.7億元,增長率為44.7%。

“互聯網醫院,解決了資源不匹配的問題。”張進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互聯網技術原本可以做到更好。從技術層面講,完全可以做到患者坐在家中,遠程接受治療,這樣一來對一些行動不便的患者更為方便。

但是,他們卻選擇了成本相對較高、把接診點下沉到社區的發展路徑,堅持患者在“醫療機構”當中進行診斷行為,通過收取一定診療費以及藥品抽

成的方式,與基層診所、藥店合作。這樣一來,雖然犧牲了患者的便捷度,但是卻降低了很多“風險”。

這其中就包括政策風險。兩個多月前,網絡空間流傳出一份《關于征求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和關于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就在互聯網醫療界掀起軒然大波。

《征求意見稿》提到,國家對互聯網診療活動實行嚴格準入管理,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的醫療機構,“不得使用互聯網醫院、云醫院、網絡醫院等名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