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震中的敬畏之心和日常生活
全民靜穆默哀的畫面,對多日來內心積蓄的哀傷和慌亂有一種鎮定和撫慰。但三分鐘過后,卻出現了許多人聚齊在一起振臂高呼的畫面
責任編輯:馬莉
5月19日晚,成都地區電視臺和電臺發布地震公告,告知大家19日到20日,在震中汶川地區還可能發生6至7級地震,屆時,成都會有很明顯的震感。這是“5·12”地震以來,在幾千次大大小小的余震中,成都市政府首次正式發布的地震預報。
從12日到19日,成都人已然“習慣”生活在持續不斷的余震中了。很多人晚上都回家睡覺了。但19日晚政府首次通過公共媒體發布的預告,所造成的效果當然是全城居民都離開家,涌上街頭。
19日是全國哀悼日第一天。14點28分至31分,全國人民默哀三分鐘,汽車、火車、輪船、警笛鳴響志哀。我看了電視直播,全民靜穆默哀的畫面,對多日來內心積蓄的哀傷和慌亂有一種鎮定和撫慰。但三分鐘過后,卻出現了許多人聚齊在一起振臂高呼的畫面,這個畫面持續了相當長時間。我無意指責這種自發的激烈的情感表達方式,但我在這個時候很難接受一切喧囂浮躁高分貝的狂熱舉動。這種舉動是所謂“人定勝天”這一思維的慣性表達,這中間,缺少的是一種深深的敬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