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這次地震,是不是事后只需逮一些人,一切又回復原樣?究竟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或者每一個環節都有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歸結于一個問題?是不是全社會都該自問?

責任編輯:馬莉


到達聚源鎮是15號下午一點多,一拐進通向聚源中學那條小街,立刻就聞到了那股氣味。

1994年前后我常在聚源,投注過不少精力情感,我剛剛真正開始建筑生涯時接手的藝術家工作室就在這里,那時這里還是瓦屋老街,不像現在已經有好多多層樓房。只看這些樓房,你不會覺得這里有重大災情,以至于我猶豫是不是把物資下到這里。

我們把車徑直停在樓房下,經人提醒才又轉移到了空地上。一切都太真實了。尤其是氣味太真實了。這氣味永生難忘。

地震垮塌的,最觸目驚心的莫過于中小學校!比較一下中小學和其他建筑之間的毀損比例,就可以知道我們的學校建設標準。

在日本,有些學校的建設標準除了作為學校,同時考慮了作為公眾避難所來使用。他們甚至調查了周圍的居住情況,設想了避難時的容納量。體育館、教室都可以作為臨時住所,或者改為病房。學校的這種輻射能力不僅僅是平時的就學輻射能力,同時也是非常時期的抗災輻射能力。這種做法可能一次性投入要高些,但對土地和建設資源利用來說,可謂是眼光長遠,一舉兩得。神戶地震后,日本全國都在加強中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