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茶話 丑陋的美國人
有人說,美國近來變丑了。
責任編輯:劉小磊
《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
[美]理查德·霍夫斯塔特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即將出版
有人說,美國近來變丑了。實情是,美與丑,像開放與保守、包容與排斥、理想與現實,反宗教與對神的敬畏,對權力的膜拜與敵視,以及其他很多未經調和的矛盾,從來都是美國的一體兩面。這其實并不令人意外,矛盾、曖昧和表里不一,由一開始便與美國結下不解之緣。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獻——《獨立宣言》和《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強調自由、生來平等與追求幸福的權利,但執筆的開國元勛卻是一班奴隸主。所以,若只懂得從美的角度看美國,難免偏頗;也能夠從丑的角度看,才可以真正讀懂這個國家。
“丑陋的美國人”一詞早已有之,是形容美國人在國外胡作非為,或與外國人相處/交手時表現粗鄙、傲慢、貪婪、無知和自我中心的慣用語。1948年,古巴報章刊出一副美國游客赤裸上身、狂態畢露的相片,標題正是“丑陋的美國人”。1963年冷戰時期,一套改編自同名小說、講馬龍白蘭度飾演的外交官在東南亞興風作浪的好萊塢電影,戲名也是“丑陋的美國人”。
2010-2012年播出的動畫劇集《丑陋的美國人》。
2017年1月20日,財大氣粗的商人和口沒遮攔的電視“真人秀”主持特朗普當選總統,“丑陋的美國人”一詞忽然變得意義重大。世人今日談這個問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