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之友”王興國:我們要實現科學煎炸
有句話說得好: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喜歡油炸食物,一種不承認自己喜歡。
責任編輯:何海寧
油炸小吃。
我們做這個研究,不是為“垃圾食品”摘掉帽子,我們的目標是建立煎炸科學,實現科學煎炸,讓消費者吃到更健康的煎炸食品。
這幾年,我們實驗室起碼用掉了幾噸油,幾噸食物,主要炸三種代表性食物,薯條、雞腿、魚排。有意思的是,只要知道我們做了實驗,學生都愛來吃,不光是我們實驗室的,附近知道我們在做這個實驗的也都過來,說明炸的品質還是很好的。
有句話說得好: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喜歡油炸食物,一種不承認自己喜歡。中國人早上愛吃油條,中午愛吃炸酥肉,晚上喝點小酒,還得配上油炸花生米。但事實上,不僅是中國,世界各國人民都對油炸食品情有獨鐘。西方人愛吃炸雞、炸面包圈、炸土豆條、炸土豆片,日本人口味最清淡,也還是喜歡吃天婦羅(炸蔬菜)和油炸方便面。
盡管我們都清楚地知道,過多的油脂及煎炸食品對健康不利,現代飲食也一直在倡導人們“少吃油、吃好油”,但煎炸食品的魅力還是難以阻擋,吸引著各年齡段的“吃貨”。而不久前,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王興國的團隊研制出的新型煎炸油成果獲得了業界關注。
2017年6月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王瑞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等15位專家,對江南大學完成的“新型煎炸油研制、品質評價與應用”成果進行了評價。南方周末記者就油炸食品的常識誤區,采訪了王興國教授。
“沒有什么是垃圾食品”
南方周末:你為什么會想到要研究煎炸食品?
王興國:煎炸食品大家都很喜歡吃,我也很喜歡。它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熟化食品的方式,完全不吃并不現實。糖果有糖果的產業,烘焙有烘焙的產業,但在煎炸這么大的產業里,大家都不覺得自己是一個煎炸產業,因而,在全世界的范圍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