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枝:從名利出發做不了扶貧

陳開枝

2017年7月,77歲高齡的陳開枝第99次來到廣西百色開展扶貧。曾經被國務院評為“扶貧狀元”的他謙遜地稱呼自己為“扶貧戰線的一位老兵”。

二十年前,中央決定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廣東對口幫扶廣西,廣州對口幫扶百色。當時擔任廣州市常務副市長的陳開枝被指定分管這項工作,從此,他與“扶貧”結下不解之緣。

1996年11月28日,陳開枝第一次踏上百色這片紅土地,就為當地貧困景象所震驚。當時的百色可謂一百萬人沒路走,八十萬人沒水喝,六十多萬人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以下,十五到二十萬人生活在生存條件極端惡劣的地方。物質極度匱乏,房屋八面來風,陳開枝形容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是“吃飯不上桌,睡覺不上床,孩子不上學,住房不擋風”。

其中,最讓陳開枝憂心的是“不上學”。陳開枝帶著扶貧干部們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和住房問題,搞村村通路、通水、通郵、通廣播電視,移民搬遷、勞務輸出等多項扶貧工作都開展得轟轟烈烈。但他一直在思考,一個有三萬六千多名失學兒童的地方,如何才能真正從貧困走向富裕,從愚昧走向文明。

答案是教育。從新千年開始,廣州對口百色扶貧把主要精力落在教育扶貧,把失學兒童通通送回學校。他們還發動群眾捐資解決教育問題,這十多年,發動廣州市社會各界、港澳臺和海外華僑在百色新建、改建了242所中小學和幼兒園,社會資金達到兩億多。陳開枝總主張,扶貧還是要抓教育,孩子掌握了技能,這戶家庭就能很快脫貧。

2005年,陳開枝從領導崗位退下來時,百色當地的干部嘀咕“他老人家可能不會再來了”。陳開枝公開承諾:“我在公務員的位置上來了50次,退下來,等我健康活到85歲,我還會再來50次。”

雖然不再指揮政府扶貧行動,但陳開枝依然在牽線搭橋,動員各方力量支持扶貧事業。2012年,以陳開枝為名譽主席成立了百色教育基金會,至今籌款超過一億五千萬,資助了兩萬六千多名困難學生。陳開枝也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補貼學生的生活費。

百色人民將陳開枝稱為“廣州親人”。在百色以外,陳開枝還到過很多貧困地區,從廣西十萬大山、云南玉龍雪山、四川大小涼山、青海巴顏喀拉山、甘肅青海祁連山、寧夏六盤山、山西河北太行山、安徽大別山,到大興安嶺、內蒙古牧區,都有他的扶貧對象。這位扶貧戰線上的老兵,對“扶貧”有著最精準的理解。他曾經說:“扶貧不是一種恩賜,更不是一種救濟,一定要找對路子,扶真貧、真扶貧,從名利出發是做不來扶貧工作的”。

記者:您在多年的扶貧工作中總結出哪些經驗?

陳開枝:我的扶貧經驗可以總結為五句話。

認識要高。去扶貧的干部要認識到扶貧攻堅工作關系到我們國家的均衡發展、長治久安,關系到老百姓的小康。

感情要深。不掉眼淚哪有感情,有的扶貧干部看到老百姓的困境都無動于衷。扶貧最怕有恩賜感,以為我來救你的,高高在上。埋怨扶貧對象懶、不開化,這不對。

路子要對。要脫貧,又沒有很好的路子,一下一個主意反復折騰,時間耽誤不起。而且錢也沒多少,不能扶一個地方就交幾千萬學費。路子怎么走,一定要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

措施要硬。當時百色扶貧修一條路,廳級干部要管一公里,科級干部管五百米,反正怎么修都要完成?,F在中央措施是很硬了,下了很大的決心,又和各省簽了責任書,就看各地怎么執行。

作風要實。扶貧要深入下去,不能浮在面上。要強調實干,不要空談。

記者:您怎么看待中國過去的扶貧成果?怎么理解現在的“精準扶貧”?

陳開枝:反貧困斗爭是全世界每個國家都面臨的,是聯合國都提上議程的事情,而不光是中國的事情。中國政府的反貧困斗爭工作,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取得的成績是舉世矚目、世界公認的。我們在短短三十年,讓幾億人脫貧。新千年時,聯合國官員到百色去看脫貧的情況,他們都肯定我們的做法。中國反貧困斗爭所取得的成效,怎么估計都不過分,都不算吹牛。

現在的精準扶貧工作,抓得緊,力度大,效果不斷地顯現。所謂精準扶貧,就是實實在在,從實際出發。第一個精準,是弄清情況的精準:這村是不是貧困村,這戶是不是貧困戶,用一個標準衡量,加大扶貧力度。第二個精準,是制定措施精準:扶貧要因村制策、因戶制策。我作為從事扶貧工作多年的一個老兵,是越看越高興的,越看越感覺充滿著神圣。

記者:怎么理解到2020年解決七千萬人口脫貧?2020年以后,中國還需要扶貧嗎?

陳開枝:現在所謂到2020年解決七千萬人口脫貧,千萬不能理解為到了2020年中國就沒有扶貧任務了。應該說,這七千多萬人中,有兩千萬是必須由政府全部背下來的,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生存的能力,對這部分人政府要兜底。剩下五千多萬通過產業扶貧、移民搬遷安置、教育扶貧等各種途徑脫貧。

貧困問題是動態的。今年脫貧了,明年突然一場大病有可能返貧,還有原來不算很貧困的變成新的貧困人口。

貧困標準也可以提高。我們國家第一次定脫貧攻堅標準時定的是200塊錢,而現在定的是2300元(2010年不變價)。將來社會發展了,標準定為3000塊、4000塊,那不是又有新的貧困人口了嗎?

所以到2020年,我們整個國家的扶貧攻堅工作將會取得輝煌的成績,全國人民都同步進入小康,這是沒問題的。但是絕不能認為2020年以后扶貧工作就一勞永逸了,這是不可能的,以后的扶貧形式可能要稍微改變。

記者:未來的扶貧工作應注意什么?

陳開枝:我們現在集中力量解決農村貧困問題,但是城市里現在還有幾千萬的貧困人口是拿低保的。我們中國扶貧基金會現在也在考慮,怎么在城市社區建立一些扶貧基金,怎么對城市的低收入人群進行保障。2020年以后,城鄉的差別不斷地縮小,但是城鄉的貧困人口同樣存在,這個工作同樣要一起去做。

未來的反貧困斗爭應當形成這樣一個態勢,社會上的貧富人群是流動的,不能讓處在底層的人永遠在底層,處在高層的人永遠在高層。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