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白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陳凱旋: “立白工廠處理過的污水可以養金魚”
陳凱旋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企業越大,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而員工幸福、企業自身發展與對國家社會責任緊密相連。我在公司一直強調,正向思維,為己作為,讓小家大家國家更美好!”立白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陳凱旋常常說,“責任”兩個字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正是好的企業文化,造就了這個百億民族企業。
二十多年來,“責任”兩個字伴隨著立白成長,為員工謀幸福、為合作伙伴謀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健康環保的產品、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責任”兩個字已經深深融入了企業的血脈。立白長期致力于扶困助學、關愛留守兒童、關心弱勢群體、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始終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兩個字。
“責任”打造民族
日化龍頭企業
今年,立白已經成立了23年。從默默無聞到今天的日化龍頭企業,陳凱旋認為,是立白的好文化造就了現在的百億企業。
而立白的企業文化核心恰恰就是“責任”二字。陳凱旋回憶:“二十多年來,我們在經營企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困難和挑戰,但是我們立白人從不消極、從不悲觀、不找理由、不找借口,我們只去想辦法,所以我們企業每次能夠解決一個個問題、變挑戰為機遇、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成就了現在的中國洗滌第一。”
“衡量一家企業是否成功,除了要看收入規模,還要看這家企業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陳凱旋說,員工自身家庭是“小家”,企業是“大家”,還有共同的“國家”,這三個家看似不同,其實是一個利益共同體,目標一致、愿望一致。只有“小家”幸福了,“大家”才會發展,“國家”才會強大。“我們要努力實現‘小家’的幸福,推動‘大家’的不斷發展,才能更好地肩負社會責任,產業報國,回報社會,為人類和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身體力行投入多項
公益事業
陳凱旋介紹,立白履行社會責任體現在多個方面,“我們不僅對員工、經銷商、供應商、消費者等利益相關方負責,又要對社會和諧、環境負責。”
首先,企業家通過合法經營,將企業經營好,創造財富,依法納稅是主要的責任之一。目前,立白集團洗滌劑銷量實現全國第一,世界第四,年向國家上繳稅收超15億元,連年榮登“中國私營企業納稅百強”排行榜。
其次,立白集團產業鏈上下游共為社會創造了15萬人的就業機會,為15萬家庭的幸福努力和奮斗。
在社會公益方面,發展中的立白集團積極履行著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關愛民生、匡助教育、周濟孤貧,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感恩的心態回饋社會,熱心公益慈善事業,關心弱勢群體,堅持服務社會、承擔責任,累計為公益慈善事業捐款超兩億元。
特別是在扶貧助學上,這些年,立白在關愛偏遠地區兒童健康成長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為幫扶偏遠地區兒童的教育,立白連續多年舉行廣西愛心助學行活動,走遍了廣西14個地級市的邊遠地區學校。捐資4000多萬元修建了廣東普寧陳寶文學校,學??扇菁{學生5000人,滿足小學至初中的教學規模,除了幫助引進優良師資,立白每年投入上百萬在學校設立獎助學金和教師教育獎,提升學校的教學水平。此外,立白還攜手廣東省教育基金會為偏遠地區的學校建造立白愛心圖書室。今年6月份立白集團為精準扶貧項目捐贈了1100萬元,用于貧困地區的建設。
另外,立白是全國非公企業黨組織最健全的民營企業之一,通過黨群建設,積極參加南方抗冰雪災害,組織民兵參加亞運會安保工作等等,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綠色環保理念
融入企業血脈
如何在清潔和美化人們生活的同時,不給環境造成額外負擔,一直是立白集團首要考慮的戰略問題。立白從產品配方的研發,原料和包材的選擇、生產制造等等各個環節都秉承綠色環保、高效節能方針。
“1997年,在番禺建造第一個生產基地的時候,我當時就提出了企業的發展堅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陳凱旋表示,一直以來,立白的生產基地都堅持有效控制“三廢”排放,實施清潔生產、環保生產、節約生產和循環生產,是干凈整潔、綠樹成蔭、無粉塵、無噪音、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環境友好型工廠。
“我們工廠處理過的污水是可以長期放養金魚的。”陳凱旋自豪地說,“我們對污水處理的要求比國家標準更高,所以我們的水基本上都是循環利用。處理過的水我們可以養金魚,我們的金魚在里面都是越養越大,非常地健康活潑。這也印證了我們的水是非常干凈的,所以我們的金魚在里面都能夠長期生存、長期生活。”
在產品層面,立白加大科技研發,通過專利技術的開發和新型原材料的應用,生產綠色健康產品。比如立白推出的不發燙洗衣粉,改變了洗衣粉幾百年的傳統工藝,不僅不發燙還更加綠色環保。立白還在行業內率先推出了節水型洗滌產品,洗衣露只需漂洗一次,整個漂洗過程省水50%。
此外,立白探索加大可再生原材料的開發。目前立白的洗滌產品配方中來源于可再生資源的原料已經占70%以上,所用原料的生物降解性全部超過90%以上。
陳凱旋表示,在未來的發展中,立白集團將繼續通過研發創新,推動中國日化行業的發展,為社會創造共享價值。立白每年在科技研發方面投入、開展研究項目均在遞增,積極推行節約生產、循環生產、安全生產和清潔生產,追求生產無污染、產品質量有保障、能源和水資源循環利用等共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