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如何賑災
民國時期戰亂頻仍,政府力量有限,相比之下,民間賑災活動更為活躍。
責任編輯:蔡軍劍
民國時期戰亂頻仍,政府力量有限,相比之下,民間賑災活動更為活躍。
四川發生地震之后,全球震悼,紛紛伸出援手,奔赴人道急難,不分種族、國家和性別,體現了人性的光輝。天災古已有之,歷史上不乏深災大難而皇帝下“罪己詔”之類的記載,但到現代不興這一套。在全球化的今天,傳媒發揮著巨大的效能,在眾目睽睽之下,作為現代國家的機制與效率則受到檢測。這里略談民國時期的賑災情況,對今天不無借鏡之處。
約90年前,也有過一次世紀性的大地震。1920年12月16日晚在寧夏海原地區發生8.5級地震,次日晚又在鄭州、洛陽、陜州一帶發生強烈余震。
慘況難以想象,據后來統計,死亡人數達23萬。當時的記者大約很有限,交通也不方便,不可能像現在那樣即刻飛去作實地報道。其實媒體無意封殺消息,民國政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