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金鳳凰飛進窮窩窩”——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扶貧記
一碗白米飯,再拌上一小勺白糖,兩名六七歲的苗寨孩童卻坐在門檻上吃得津津有味。
從云南省武定縣沿著崎嶇的山路驅車20多公里、耗費3小時,再徒步走過一條曲折的羊腸小道,便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獅山鎮慢坡村。一進村就看見幾只黃牛悠閑地吃草,一群孩童在一棵大核桃樹下戲耍。
“慢坡村是名副其實的‘窮窩窩’,幾乎家家戶戶都是重點扶貧對象。”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楚雄州分行行長陳俊園介紹說。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資料顯示,武定縣地處烏蒙山連片貧困區的最西端,總人口27.69萬人,而“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則有7.95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4.83%。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縣獅山鎮麥岔村是有名的貧困村,其所屬的武定縣總人口27.69萬人,“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則有7.95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4
“結繩織網”傾力助扶貧
沿著熟悉的村寨小巷子,郵儲銀行的工作人員迅速走鄉入戶。
“他們既是困難群眾,也是我們郵儲銀行的客戶。”郵儲銀行云南分行零售信貸部總經理任雪梅說,信貸員入戶的主要任務是了解貧困戶的貸款需求以及發展經濟存在的困難。
郵儲銀行自成立以來,已在全國構建包括4萬個實體網點、近15萬個助農取款點、10萬多臺自助設備在內的實體網絡,覆蓋中國近99%的縣域農村地區,這也一舉打破多項銀行服務網記錄:網點數量最多、下沉最深、離普惠客群最近。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改革發展,郵儲銀行于2016年9月成立三農金融事業部,成為踐行普惠金融,更好地做好“三農”金融服務的又一重要舉措。
“結繩織網”者則是基層信貸員。在開辦扶貧貸款業務初期,僅4個月時間,郵儲銀行武定縣信貸中心就成功發放扶貧貸款930筆、4650萬元。當時,武定縣支行還只是信貸中心,僅兩名工作人員卻承擔著10個鄉鎮的扶貧貸款任務,最遠的鄉鎮足有120公里的山路。
“如果貸款發放不及時,肯定會影響這些貧困戶當年的收入。”郵儲銀行楚雄州分行行長陳俊園說,“這些貸款通常都是用來搞種植、搞養殖,錯過了一季就是一年的損失。”
“在郵儲銀行龐大的服務網上,慢坡村只不過是一個縮影。”郵儲銀行云南分行零售信貸部總經理任雪梅說。
現實中,這座苗寨中生活著40家貧困戶,涉及142人的生計。?
2017年8月2日,云南省武定縣獅山鎮麥岔村。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楚雄州分行行長陳俊園走訪調研,了解貧困戶的貸款需求和發展生產等相關情況。
偏遠古寨興起“新產業”
慢坡村自然條件差,村民沒有技術,文化程度也不高,全村幾塊平整的耕地,種植的土豆和玉米只能勉強糊口,一家老小緊衣縮食需要三年才能買一輛摩托車——在苗寨,大功率的摩托車幾乎是進出山寨的唯一交通工具。
“以前缺錢只能找親戚借,但也只有幾千塊錢,再多就不好意思開口借了。”三年前,慢坡村村民龍榮春曾在楚雄州一家汽修廠打工,“每天只能賺30塊錢,孩子上學、老人看病花錢倒是很多。”
2016年冬天,從鎮政府獲知郵儲銀行提供扶貧貸款的消息后,慢坡村村民們陸續開始向郵儲銀行申請貸款。次年春天,全村種植起20多畝豌豆等經濟作物,還買來30多頭黃牛。
“哞哞”叫聲不斷,古老的村寨頓時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2017年8月2日,寨中的大核桃樹下,納涼的村民中不時地傳來歡聲笑語。
“通過長期扶貧工作可以發現,凡是產業扶貧搞得好的地方,貸款需求就越多,貧困戶的參與熱情和受益度就高。”云南省扶貧辦產業金融處處長秦鏑介紹說,通過銀行提供的小額信貸政策,產業扶貧與金融扶貧終于找到了對接點。
2017年8月3日中午,楚雄州獅山鎮幺鷹村養鴨戶王應偉正帶領工人撿鴨蛋。這家養鴨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并成功吸納4名貧困戶入股。按照合作社的章程,貧困戶利用郵儲銀行發放的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入股合作社,除每個月基本工資外,年底還可以領取六七千元的利潤分紅。
“建場時最大困難是啟動資金,場地和鴨苗都需要大筆的投資。”王應偉說。如今,高峰期4000只鴨子每天產蛋可以有1700元的收入,養鴨的周期較短,“半年內開始有收入,一年內就能收回成本還上貸款。”
此前,王應偉同多數村民一樣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偶爾“上山撿菌子,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作為種養殖技術的“孵化器”,合作社也幫助貧困戶學習技術,目前,王應偉所帶領的合作社已有幾戶貧困社員實現脫貧,并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嘗試。
隨著郵儲銀行扶貧工作的延伸,楚雄涌現出一個個“黑山羊村”、“黃牛村”、“核桃村”等產業村。
“金融扶貧最終還是需要改變貧困意識”,在一名扶貧干部看來,“曾有個別貸款貧困戶不知道怎么投資,甚至把羊種給吃掉了”。
通過金融與產業、政府與銀行的合作,最終實現了貧困戶思想的大轉變。
2017年8月2日,云南省武定縣獅山鎮麥岔村。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楚雄州分行行長陳俊園走訪調研了解貧困戶的貸款需求。
踐行普惠大行有擔當
“一定會還上錢,不還錢信用記錄就會變差,以后想要貸款就更難了。”楚雄州牟定縣中屯村小哨村民小組周文虎是名“核桃大戶”,種植200多畝核桃,但核桃的掛果周期較長,最開始的四五年都沒有收入。
作為扶貧小額信貸的受益者,周文虎向郵儲銀行的工作人員提出“今年還想貸款,還款的周期能否再長一些?”
當得知郵儲銀行推出貸款期限更長的扶貧產品,周文虎喜上眉梢。
“扶貧小額信貸是向有貸款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的,用于扶持其發展產業,助力脫貧致富的貸款。”云南省扶貧辦產業金融處處長秦鏑介紹說,“不能用來蓋房子、娶媳婦、還債以及用于吃喝等與增收脫貧無關的支出。”
在國際銀行界,把錢借給窮人意味著風險。直到1976年,孟加拉國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在一次鄉村調查中,把27美元借給了42名貧困的村民,支付他們用以制作竹凳的微薄成本,以免受高利貸的盤剝。
2006年,“為表彰他們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 尤努斯及其所屬的孟加拉鄉村銀行(格萊珉銀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不過,尤努斯的“窮人銀行”仍要收取高額的利息,依舊被批評者指責“制造出新的貧困現象”。對此,中國政府和銀行推行的小額信貸扶貧政策對尤努斯方案進行了改良,通過基準利率放貸、政府財政貼息等方式降低貧困戶的利息支出。
2017年8月3日中午,云南省楚雄州獅山鎮幺鷹村養鴨戶王應偉正帶領工人撿鴨蛋。這家養鴨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并成功吸納4家貧困戶入股。圖為一名貧困戶在撿鴨蛋。
“為了降低風險,我們銀行在把好客戶準入關時,扶貧專干、村委會書記、主任都來幫忙。”郵儲銀行云南分行零售信貸部總經理任雪梅進一步介紹說,村委會書記、主任是接觸農戶的第一人,他們提供的軟信息很重要,扶貧專干從政策合規、資料齊全、還款能力等方面對貧困戶進行梳理把關。
“通過信貸支持貧困戶發展地方產業,助推貧困戶脫貧增收,變輸血為造血。”郵儲銀行云南分行副行長孟浩介紹說,該行積極加強與各級扶貧部門的溝通協調,并實現信息共享,深入了解貧困戶的基本生產、生活信息以及金融服務需求,及時掌握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找準切入點,為精準扶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在楚雄的成功實踐,只是郵儲銀行金融扶貧的縮影。
此外,針對貧困戶的具體需求,郵儲銀行不斷創新扶貧信貸產品。據郵儲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總監楊波介紹,郵儲銀行已在全國推廣“惠農易貸”扶貧專屬產品,該產品貸款金額最高5萬元,期限最長3年,且免抵押、免擔保,不需要任何擔保物。
受益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小額信貸政策,云南省牟定縣扶貧重點村代沖村村民代光坤已成功脫貧,通過發展養牛產業每年有近10萬元的收入。
同時,郵儲銀行還結合各地貧困特點、政府政策以及自身實際,自主創新特色扶貧信貸產品:
江西分行強化平臺合作,創新“產業扶貧信貸通”,重點支持帶動貧困戶就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四川分行打造“銀政”、“銀協”、“銀企”、“銀擔”、“銀保”、“銀郵”等六大綜合服務平臺,推廣“智力+融資”扶貧模式;新疆分行堅持“上下聯動、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開發適合當地貧困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特點的專項扶貧產品——“脫貧易貸”。
楊波表示,下一步郵儲銀行將繼續發揮自身網絡、資金、專業優勢,不斷加大金融扶貧的工作力度,創新金融扶貧產品,擴大金融扶貧范圍,切實把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縣獅山鎮麥岔村是有名的貧困村,當地群眾紛紛提出小額信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