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5.19-5.26)

人類喜歡遺忘,無形的精神又比有形的物質遺忘得快得多,今天看來是刻骨銘心的記憶,也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蝕滅。幾十年后,當精神的記憶不再,只剩下物質的建筑,地震博物館或許會可悲地淪落為靠門票賺錢的景點。

責任編輯:史哲

NO.1(空缺)

No.2兩種霸道都令人厭惡
《南方都市報》,5月24日,作者:劉洪波


萬科捐款風波,源于網友認為萬科地震捐款220萬元太少?,F在,報道說萬科要拿出1億元無償參與災后重建,王石也對前次言論表示道歉。但仍有不少人在質疑王石的誠意。其實,1個億也好,200萬也好,如果有強迫捐款,那就該反對。

任何人都會對事情產生態度,只要這種態度不是一種行為上的強制力就可以。一個企業、一個人在社會中存在,有權做什么事,是一回事,實際上做什么事,是另一回事。萬科和王石有權捐或不捐,可以完全自主,不會有法律上的問題。但是旁人要說三道四,要鄙視,要贊成,也由不得你。

一個寬松的社會環境,讓人可以在更多方面率性而為,而不必冒社會排斥的風險。但是,如果完全沒有社會關系的剔除機制,那么善這個概念就真的可以從社會中割除。我們這個社會固然有環境緊窄得讓人透不過氣來的問題,固然有公域和私域不分、公德和私德打混的情況,但也不能主張大家各不相干、社會評價一律去掉。

捐不捐,捐多少,個人有權決定,他人也有權評論。不許人自己決定捐款行為,是霸道;不許人評價你的捐款行為,也是霸道。

【推薦理由】這里需要澄清一個概念,所謂“義舉”,首先明確的就是其自愿的性質。董仲舒說“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如此看來,那些攻擊別人愛心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