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熱議——如何讓CSR流行起來? 主題圓桌二
主持人:孟登科
南方周末常務副總經理、研究院秘書長
○對話嘉賓:
李 玲 安踏副總裁
呂建中 博然思維集團合伙人、美商會(上海)可持續發展與責任商業理事會聯席主席
彭 翔 安利公益基金會秘書長
郭沛源 商道縱橫共同創辦人兼總經理
張 晶 玫琳凱中國對外事務副總裁
Q1:目前CSR有沒有真正地在中國流行起來?
張晶:我覺得CSR在慢慢地引起大家的關注,但是離流行起來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當今中國,真正驅動消費的仍然是各種各樣消費的節日。當公眾從消費端對企業的CSR有更多要求,CSR才能夠真的在社會上更加流行。
呂建中:我們需回到問題本源從四個方面來思考。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我們希望它在什么樣的群體當中流行?是在CSR經理人、CSR實踐者、監管部門、政策制定者這些人當中流行,還是在廣大的受眾間流行?
第二,我們希望用什么樣的企業敘事方式來講CSR?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企業還沒有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很多企業現在還著重講實力宣言,而沒有把CSR真正變成企業價值主張。
第三,我們應怎樣設計和實施更加專業化、精準化、更加有趣和有效的CSR傳播?特別是讓CSR的傳播能夠具有人格化和情感鏈接。
最后,要解決的是:CSR的傳播到底是CSR部門的事還是企業的事?
李玲:如果說CSR是一個馬拉松的話,我們已經跑到了30公里左右的位置?,F在我們在很多場合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大中小型的中國企業,可見CSR的流行已經邁出了非常堅實的一步。
Q2:談談最近能讓你們眼前一亮的CSR傳播。
呂建中:螞蟻金服的螞蟻森林非常有趣,參與性強,它通過吸引網上年輕人廣泛參與,讓虛擬變成現實。他們請了八位種樹的年輕人到了新疆,每個人去了以后要寫一篇自己在當地種樹的故事,結果發現每個人故事的主題都是把自己與那棵樹聯系在一起,這棵樹要不然就是喚醒了他童年的記憶,或者成長中的經歷,總的來說是讓年輕人與樹緊密地結合起來,這就是我講的人格化和情感的鏈接。
Q3:關于“5·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日”大家怎么看?
郭沛源:CSR的流行不僅是在企業中,也不僅僅是在員工中,它應該在公眾中流行。我希望把CSR推向公眾。每年的5月20日是玫瑰花賣得最好的日子,因為520的諧音是“我愛你”。但我們覺得玫瑰花太小,我們可以從小愛變成大愛。所以我們發起了一個百人倡議,并組織十家機構一起呼吁設立“5·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日”,把CSR推向公眾。
張晶:商業要可持續發展需要多元力量促成,而里面不可忽視的就是消費者的力量。而5·20這天恰好就是一個商家可以去造節、制造消費狂潮的日子。如果在這天能成功制造一個向消費者傳播和呼吁社會責任的節日,我相信它能給社會帶來推動商業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彭翔:5·20如果不玩出自己的圈子,即使有再多企業的加盟,恐怕也是事倍功半。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要靠廣泛的宣傳,在這方面媒體承擔著很大的責任。
Q4:如何結合營銷讓CSR流行起來?
李玲:很多消費品類的公司做公益往往會考慮它的受眾參與,這個跟做營銷是同樣的概念。發揮公司的專長,把我們的特長植入進去。每一個行業有自己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標準,所以從自己的行業、自己的企業做起,讓我們的行業都熱起來了,我想CSR一定會非常地流行。
彭翔:把公益當作商品,讓消費者買公益理念,用商業化的公益產品的思維,讓更多人埋單。讓它跟普通的大眾有聯系、有關系,只有有關系,才會關注。把跟普通消費者之間的關聯度講得更好,講得更透徹,才可能真正讓CSR流行起來。
郭沛源:從整體的社會氛圍來看,跟企業責任相關的項目,都是長期慢回報的,但是現在整個社會關注的是短期快回報。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推動企業自身的CSR流行起來,另一方面也要推動整個社會大環境的轉變。
呂建中:如何從意識轉化為行動?我覺得最難的就在于我們自己。比如:在企業里面會受制于企業組織架構的限制,受制于總部在運營地本地化策略的限制。因此,我們以往做的CSR的傳播離不開:帶有很強的指標性色彩,帶有很強的事件性色彩,帶有很強的單元性色彩,帶有很強的任務式色彩。要讓CSR流行起來,我們要把它變得更有趣味、更有意義、更能參與、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