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愈先生帶研究生的“五不五要”
三個“不”(不考外語,不上課,不寫論文)都被否定了。正因為被否定,所以我印象特深。
責任編輯:劉小磊
任繼愈先生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17日《南方周末》)
任繼愈先生是傳統文化研究領域里的學者,他帶的學生,也基本上都是傳統文化研究領域里的學生。他自己青年時代也是傳統文化研究領域里的研究生。因此,傳統文化研究領域里的研究生該學些什么,這個領域里的研究生導師又該如何帶學生,他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我曾是他帶的第一批研究生中的一員,碩士畢業后又跟他讀博士,經歷了他帶研究生的全過程。愿將自己的一點記憶和大家分享,“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一、不考外語,要熟練應用古漢語
一個偶然的機緣使我成了任繼愈先生的學生。而我之所以選擇報考他的研究生,基本原因就是他不要求考外語。我知道自己外語程度不好,又多少懂點古漢語。然而他的主張最終未被通過。我報了名以后,又接到通知,還要考試外語。
碩士生入學考試,我的外語通過了。博士生入學考試,外語也通過了。博士學位要求兩門外語,也通過了。自然,都很勉強。不過后來中國社會科學院破格提拔副研,要考試兩門外語,我也通過了。然而學習期間,我一直為外語苦惱??傆X得我這個專業,花許多力氣學外語,就像窮人買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