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的孩子
還差兩天,你們最快樂的節日——六一兒童節就到了;但是,你們在這世界上最后的快樂,已經在十七天以前永遠結束了。
你們瑯瑯的讀書聲,只是一瞬間就被轟然倒塌的校舍扼斷。大人們哭喊著刨開一層又一層磚石瓦礫,看到的是四處散落的書包、課本……卡在廢墟中已經僵硬的小手里,好多還緊緊攥著寫作業的筆。
這樣的事實,令我們痛心,更令我們羞愧。對不起,睡在瓦礫堆里的孩子,沒有讓你們住上結實的教學樓。
(學者崔衛平語)對不起,所有汶川地震災區的孩子,不應該讓你們承受這樣的死亡和災難。
5月13日,在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北川縣城,一位叫郎錚的3歲男孩被救出后,吃力而艱難地向解放軍叔叔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
該敬禮的,其實是我們。向這樣純潔、這樣堅強、這樣善良的你們敬禮!
你們的心,很小很小,小得容不下一?;覊m;你們的心,又很大很大,大到可以包容整個世界。
“汶川的孩子”,在將來或許會成為一個特殊的指稱,用來紀念弱小而又堅強的你們;用來銘刻這場集結著大悲與大愛的童年經歷。親愛的孩子,你們的笑容真美,讓人看了還想再看。照片永遠留住了你們的笑,你們的笑永遠留在我們心里!
責任編輯:李楠
還差兩天,你們最快樂的節日——六一兒童節就到了;但是,你們在這世界上最后的快樂,已經在十七天以前永遠結束了。
你們瑯瑯的讀書聲,只是一瞬間就被轟然倒塌的校舍扼斷。大人們哭喊著刨開一層又一層磚石瓦礫,看到的是四處散落的書包、課本……卡在廢墟中已經僵硬的小手里,好多還緊緊攥著寫作業的筆。
這樣的事實,令我們痛心,更令我們羞愧。對不起,睡在瓦礫堆里的孩子,沒有讓你們住上結實的教學樓。
(學者崔衛平語)對不起,所有汶川地震災區的孩子,不應該讓你們承受這樣的死亡和災難。
5月13日,在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北川縣城,一位叫郎錚的3歲男孩被救出后,吃力而艱難地向解放軍叔叔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
該敬禮的,其實是我們。向這樣純潔、這樣堅強、這樣善良的你們敬禮!
你們的心,很小很小,小得容不下一?;覊m;你們的心,又很大很大,大到可以包容整個世界。
“汶川的孩子”,在將來或許會成為一個特殊的指稱,用來紀念弱小而又堅強的你們;用來銘刻這場集結著大悲與大愛的童年經歷。親愛的孩子,你們的笑容真美,讓人看了還想再看。照片永遠留住了你們的笑,你們的笑永遠留在我們心里!
家長們捧著孩子的遺照在廢墟上哀悼。
地上,還散落著孩子們的書包和課本。
你們瑯瑯的讀書聲,只是一瞬間就被轟然倒塌的校舍扼斷。大人們哭喊著刨開一層又一層磚石瓦礫,看到的是四處散落的書包、課本……卡在廢墟中已經僵硬的小手里,好多還緊緊攥著寫作業的筆。
站在瓦礫堆中的親人無法接受孩子驟然離去的事實。
一個小男孩獨自站在倒塌的房屋前,悵望遠方。
如果孩子們永遠不經歷死亡和災難,該有多好。
郎錚被救起后向解放軍叔叔行隊禮。 楊衛華/攝
5月 13日,在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北川縣城,一位叫郎錚的3歲男孩被救出后,吃力而艱難地向解放軍叔叔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該敬禮的,其實是我們。向這樣純潔、這樣堅強、這樣善良的你們敬禮!
孩子們還在照片上燦爛地歡笑;手捧照片的親人卻再也笑不出來。
站在瓦礫堆中的親人無法接受孩子驟然離去的事實。
家長們捧著孩子的遺照在廢墟上哀悼。地上,還散落著孩子們的書包和課本。
一個小男孩獨自站在倒塌的房屋前,悵望遠方。
如果孩子們永遠不經歷死亡和災難,該有多好。
如果孩子們永遠不經歷死亡和災難,該有多好。
如果孩子們永遠不經歷死亡和災難,該有多好。
如果孩子們永遠不經歷死亡和災難,該有多好。
郎錚被救起后向解放軍叔叔行隊禮。 楊衛華/攝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