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之困】回家,再回家

幾乎每個人都曾自行回家。山不是障礙,余震不是障礙,滑坡和疫病都不是障礙——為了親人,為了莊稼,為了幾無剩余的財產。

責任編輯:張捷,實習生王霞

震后15天,北川災民的生活路線圖是這樣的——從廢墟中爬出,涌向市區的體育館。當體育館不堪重負,他們踏上返鄉的路,來到設在各個主要鄉鎮的集中安置點,開始新的帳篷生活,等待著建設中的活動板房。

其間,幾乎每個人都曾自行回家。山不是障礙,余震不是障礙,滑坡和疫病都不是障礙——為了親人,為了莊稼,為了幾無剩余的財產。

殘酷的災難過去了半月,未來生活的壓力已經橫在面前。


5月25日下午的震動襲來時,35歲的彭中銀坐在一卷鋪蓋上,面不改色。“余震。”他說。

震動持續的幾十秒鐘之內,這片帳篷里沒有女人的驚叫,沒有雜沓的奔走。后來人們知道:這次6.4級的明顯余震,又帶走了8條生命。

彭中銀身處的位置,是北川縣擂鼓鎮上的一塊平壩。他剛剛離開綿陽九洲體育館,開始新的帳篷生活。帳篷生活將持續多久?他不知道。

擂鼓鎮,這個北川縣內數一數二的大鎮甸,正在成為災民的新家。5月24日,它迎來了2000余人,5月25日增長到4000余人,到26日晚19∶00左右,最新的數字是5400人。

什么都攔不住回家的人
5月25日,在回鄉的愿望和政府的鼓動下,彭中銀帶著妻子、女兒,離開了九洲體育館,每人花11元錢坐中巴車回到擂鼓鎮。

而徐在文一家的交通工具是農用三輪。這部已近變形的車子,在把老母親從體育館接回,把妻子、女兒從安縣二姐家接回后,存油已瀕臨耗盡?,F在這部車子停在他們的帳篷邊上,徐在文用綠色的篷布,小心地將它蓋好。

地震奪去鄧家鄉二十幾條生命,大部分鄉民成為災民。5月12日之后的生活,由前后兩段組成——體育館,和擂鼓鎮。其間,是不間斷的回家。

呆在體育館的日子,在政府鼓勵災民返鄉之前,幾乎每一個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