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機關刊:有些領導做一點分內事就強調"親自"
無論在哪個崗位,領導干部都應該樹立“做事為重,當官為輕”“把自己看得很小,把事業看得很大”的理念,把“小我”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大局之中,在無私無畏的奉獻中實現真正的個人價值,成為頂天立地大寫的共產黨人。
一句不經意的話,往往折射出一個人最真實的內心世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廖俊波在擔任福建南平邵武市拿口鎮鎮長時,年幼的女兒有一次問他:“爸爸,你是拿口鎮最大的人嗎?”他回答:“不,爸爸是全鎮最小的人,因為爸爸是為全鎮人服務的。” 當“最小”的人,做“最大”的事,為“最多”的人服務,真正的共產黨員胸口都跳動著一顆熾熱的赤子之心。
“天地之間,莫貴于民;悠悠萬事,唯民為大。”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源于人民,無論官有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而群眾利益卻無小事。因為對老百姓來說,與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每一件瑣碎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如果這些“小事”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就會影響他們的思想情緒和生產生活,對個人乃至家庭來說,這就是比天還要大的事。進而言之,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否則,“小事”解決不好,累積起來,就會成為損害大局的“大事”。
我們黨員干部隊伍中有許許多多“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先進楷模,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奉獻一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掛念著蘭考人民的幸福安康;“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孔繁森,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化作了壯烈豐碑;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鄒碧華崇尚法德,捍衛公平正義,像善待親人一樣善待百姓……他們的一言一行,凝聚著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價值觀,也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但是,黨員干部中也不乏傲慢任性的“官老爺”。一些領導干部總覺得權力在手、高人一等,把自己凌駕于群眾之上,做一點分內之事就強調“親自”,提點要求就是“發布命令”,十足的官腔、天大的架子;有的特權意識嚴重,視權力、地位為享樂的資本,大肆鋪張浪費、沉溺奢靡,對群眾疾苦視而不見,甚至搞雁過拔毛、與民爭利。湖南省某村支書在接受組織審查時竟大言不慚“當村干部不就是為了撈兩個錢嗎”;廣西壯族自治區某扶貧辦主任落馬后自陳“對貧困戶毫不關心,對收紅包無比上心”,這些領導干部黨性原則喪失、宗旨意識淡漠,被群眾戳脊梁骨,令人不齒。
大與小、高與低、重與輕,都是相對存在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人,人民會把他高高舉過頭頂;自恃“我是何等人物”的人,最終必然被人民所拋棄。在領導干部心目中,自己太“大”,群眾就會變“小”;把權力看得太重,責任就會放得太輕。如何處理好這些關系,關鍵在于堅守初心、擺正位置、明確坐標,牢記權為民所賦,絕非可以隨意使用的“私器”,權為民所用,絕不能淪為謀取私利的工具。任何時候都自覺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把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領導干部要甘于做“最小”的人,但不能做碌碌無為的人。權力意味著責任和擔當,“位子”不是擺設、不是空殼,在其位必須謀其政。無論在哪個崗位,領導干部都應該樹立“做事為重,當官為輕”“把自己看得很小,把事業看得很大”的理念,把“小我”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大局之中,在無私無畏的奉獻中實現真正的個人價值,成為頂天立地大寫的共產黨人。
(來源:人民日報)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