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新駝鈴】挑戰“地獄之門”
歷經十年,曾經的“地獄之門”正變身“幸福之地”。
責任編輯:曹海東
火焰的“嘶啦”聲,地下水在坑內沸騰聲,似乎要搖醒即將沉睡的大地。在天然氣大國土庫曼斯坦,這樣的“地獄之門”景象非常震撼。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24日《南方周末》)
盡管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四,但高溫、高壓、高含硫的復雜地質,沙漠高溫干旱的惡劣氣候,不成熟的開采技術,給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勘探開發帶來了極大困難。
歷經十年,曾經的“地獄之門”正變身“幸福之地”。當中土雙方能源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之時,“友誼之門”開始不斷進出兩國人民的身影。
沙漠再現“地獄之門”
越野車馳騁在一望無際的卡拉庫姆沙漠,剛好與即將西沉的太陽相遇。追著又紅又大的太陽一路狂奔,直至慢慢墜下地平線,大片火燒云散去,大地瞬時暗下來。
突然,一個火球出現在黑暗沙漠深處,像剛在地平線上停留的太陽。黃色火焰從巨型火坑噴薄而出,高達近10米?;鹧娴?ldquo;嘶啦”聲,地下水在坑內沸騰聲,似乎要搖醒即將沉睡的大地。
“這是土庫曼斯坦自己打的氣井(Pir-5井),當時井口出現事故,發生天然氣泄漏,2009年4月19日,打雷閃電就把下面的(天然)氣給引燃了。”阿姆河天然氣公司總經理助理雷惠博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土庫曼斯坦于1996年開鉆Pir-5井,1999年試氣后封井,2006年發現套管損壞,管內溢出大量水和天然氣,土國采取措施未果導致井下有氣體噴出。到了2009年,一場雷電直接點燃了Pir-5井,至此一直燃燒從未熄滅。
據估算,2009年至今,Pir-5井大概燒了12億立方米天然氣。站在Pir-5井警戒圍欄外,熱浪毫無縫隙地將人裹住,恨不得將每一根毛發烤焦。
據《圣經》記載,地獄是一個火燒不滅,燒著硫磺與火的火湖。因此,Pir-5井被戲稱為土庫曼斯坦的第二個“地獄之門”。
1971年,土庫曼斯坦的卡拉庫姆沙漠中部出現第一個“地獄之門&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