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革命”的中國路徑:逆襲、失控與新秩序

網聯的成立,使新支付再度回到“四方模式”。至此,中國支付業寫下了一個從逆襲到建立新秩序的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游曉丹 楊瀅瑋

上海首家無人超市“繽果盒子”。(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24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逆襲、失控與新秩序 “支付革命”的中國路徑》)

編者按:正按新發展理念奮力轉型的中國,恰逢全球技術革命的浪潮,一個個由技術與資本共同支撐的中國夢,便有了落地的時代機遇,并且深刻改變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現實。

移動支付,是其中一個典型的后發制人的中國故事。幾個世紀前最早使用紙幣的中國人,現在又在全世界率先習慣刷手機付錢。而當第三方支付摧枯拉朽改寫行業格局,卻又脫離監管狂奔之時,大國力量果斷出手,將其重新拖進監管框架。這場革命并未結束,在新秩序下,市場新力量們正在對數據展開爭奪,并因此向傳統金融發起了更深層的挑戰。

人工智能,則隨著AlphaGo戰勝世界排名第一的職業選手柯潔,而在中國完成了一場全民科普。事實上,這已是一個技術競賽的重要領域。中國已經制定了要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的計劃,并希望借此帶來實體經濟的整體升級。

傳統的中國制造業,也在這波技術革命中向價值鏈的高端艱難攀升。隨著流水線上的痛點被越來越多的發掘與解決,隨著機器與人工的成本不斷得到再平衡,制造業正在朝著“智”造蛻變。

連金融這樣一個過去極為封閉的領域,也不可避免的被新技術攪動著。智能投資顧問與人們日益親密起來、保險精算師們在擔心會被機器干掉、麥肯錫更是預計未來2-3年里就會有30%的銀行員工被取代……整個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一場大變。

本期專題,特此聚焦于中國的這場互聯網+浪潮。

第三方支付機構從通道變成入口,在二維碼的助攻之下,從水滴石穿演變成摧枯拉朽之勢,震驚了整個行業。

傳統支付遵循的是“四方模式”,支付寶和微信后來開創的直接連通銀行和商戶的“三方模式”,繞過了銀聯,也繞過了監管。網聯的成立,使新支付再度回到“四方模式”。至此,中國支付業寫下了一個從逆襲到建立新秩序的中國故事。

“這是中國最近出現的無人超市,店內沒有工作人員,您想買什么就通過手機掃碼開門、支付。”2017年8月15日下午,兩位來自歐洲的游客路過位于廣州塔附近的“F5未來商店”時,隨行的翻譯向他們介紹說。由于手機未開通通道,他們無法進入超市,只好在門口觀察。

“難以置信。”他們驚訝地對翻譯說。

2017年下半年,已有多家類似的無人超市在杭州、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悄然開業。消費者只需一部裝有支付寶或微信且開通銀行卡支付通道的智能手機,即可全程自行購物。南方周末記者在“F5未來商店”觀察到,在下午六點前后的十分鐘內,共有44人進入店內,10人完成購物,多為中青年人。

無人超市,是中國移動支付的一個標志性符號。而移動支付,則是罕見的中國領先全球把歐美國家也甩在身后的領域。

其發展之快,已經引得多家外媒的關注:《紐約時報》在2017年7月17日發表的報道《在中國城市,現金正在迅速過時》中稱,“中國的主要城市幾乎所有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支付一切費用,中國已跨入了‘無現金時代’的行列”。而在三年前,中國人都還主要以現金支付完成交易。

中國人上一次在這個領域領先全球,則是數個世紀前率先使用紙幣。

隨著世界最早由政府發行的紙幣“交子”在四川的出現,這種更為便利的支付方式日漸流行。到了13世紀的元朝,紙幣首次替代硬幣在全國范圍內流通,這種由桑樹制成的紙鈔帶有官方的標志和印章,是由執政當局印發的銀票,可以直接兌換成銀子。

馬可&m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