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為制造業“省錢”

當人工智能開始發掘工廠里的痛點,制造業的未來就開始改變。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高鑫 楊瀅瑋

索菲亞位于增城的柔性生產基地。(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24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從制造到智造》)

當人工智能開始發掘工廠里的痛點,制造業的未來就開始改變。

埃森哲的一份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將對中國15個行業帶來經濟影響,其中制造業獲益最多。

猜猜看,一家陶瓷公司成本支出最高的是哪個部門?

佛山歐神諾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神諾”)的答案是:IT部門。

這家公司創建于2000年,初期市場形勢一片大好。但歐神諾總裁陳家旺記得,2008年金融危機是一個轉折點——人工成本直線飆升,出口速度顯著下滑,想方設法壓縮成本成為日常管理主題。

“我們現在佛山、景德鎮有自動化工廠,只要機器一開,要多少能生產多少,關鍵是消費者要喜歡,能賣得出去。”陳家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2008年之后,智能化生產便開始對制造業產生深遠影響。

從2014年開始,歐神諾組建團隊,利用大數據抓取、視覺識別、VR體驗等技術,研發出智能在線系統,實行戰略轉型。目的是為了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生產。

“市場逼著你向前走,沒辦法,這是必須要做的改變。”陳家旺說,在智能平臺上,消費者根據房子的戶型,網上挑選自己喜歡的瓷磚,并與風格匹配的家具進行搭配,在線生成立體裝修效果圖。查驗無誤后下單,自動上門配送、安裝。

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的技術支撐。

現在,這樣的智能化浪潮正在對白色家電、家具等傳統制造業帶來深刻改變。

中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理事長黃河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十五年之前,中國制造的主要優勢是人力資源成本低,生產過程勞動越密集,優勢越能發揮。

2005年之后,生產要素成本加速飆升,制造業企業開始進入新的競爭周期。企業開始迫不及待擴大規模,攤薄成本,這造成了短時期內產能的急速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