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休漁期、禁售幼魚,該如何拯救沒有大魚的海洋?
在查獲收繳的漁網中,有網目尺寸不足一厘米的拖網,“像推土機一樣刮蝕海底”。
責任編輯:汪韜 實習生 潘秋杏 姚瓊 王江濤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24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東海史上最長休漁,浙江全年禁售幼魚 拯救沒有大魚的海洋》)
“這一網近2000斤,如果養到冬至以后再捕,就能長成4兩以上的大帶魚,味道更鮮美,營養更高,能賣出近百萬的價格。”
在查獲收繳的漁網中,有網目尺寸不足一厘米的拖網,“像推土機一樣刮蝕海底”。
在合規捕撈的漁獲中,也難免摻雜著雜魚。
在家里休養了三個月,漁民郭定帆覺得自己膚色都變好了。
郭定帆是浙江省臺州市石塘鎮的一個漁民,從2017年5月1日回港,到9月16日再出海,東海海域正經歷著長達四個半月的史上最長休漁期。
2017年8月,浙江省逐步“開漁”。
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巡視員嚴寅央向南方周末展示了一段小視頻:在浙江舟山,8月16日張網解禁后,一網魚捕上來,跳動著的都是纖細的銀白色帶魚。
“這一網近2000斤,如果養到冬至以后再捕,就能長成4兩以上的大帶魚,味道更鮮美,營養更高,能賣出近百萬的價格。”捕魚世家出身的嚴寅央看得很痛心。
2017年,伴隨著最長禁漁期一起的,還有浙江首次實行的禁售幼魚政策。這背后的難題是:中國近海大魚越來越少。
從黃魚膏到魚粉
開漁按照船的作業類型逐步推進。
浙江省約2萬艘捕撈船中,有一半已經出海了:3135艘桁桿拖蝦船、6302艘捕小黃魚、鯧魚、蟹類的流刺網漁船和924艘燈光圍網作業漁船……守著捕撈能力更強但仍在禁漁期的拖網漁船,郭定帆只能望洋興嘆。
郭定帆家不遠有一處碼頭,不斷有漁運船在此靠岸,上千箱冰鮮水產品經船上的傳送帶運下。前來采購的商人開著貨運車,把面積大得像個足球場的市場擠得寸步難行。不稱重,也不散賣,超過20厘米的鮮蝦、大量的龍頭魚和梭子蟹被整箱賣出。
此時,在另一處碼頭,貨運車主楊敏蘭正忙著指揮工人,把幾百箱沒有裝冰保鮮的小雜魚倒進車廂,這些魚不分類不裝箱,像是要去集中處理的“垃圾”般,一個擠一個地堆壓在車里。
楊敏蘭說,這些魚將被送到一家80公里外的冷凍廠,“為了環保,很多附近的小廠被關閉了,制冰廠也關了。而這魚如果沒有冰來保鮮,兩個小時運不出去就會臭掉,只能賣去打魚粉了”。
這些小雜魚并非無名,它們是不足手掌長的鮐魚、白眉魚,還有比雞蛋更小的梭子蟹以及銀鯧。
一位了解情況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