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與羅馬:世界盡頭的鏡像
“蒙奇兜勒”可能是馬其頓的音譯,如果是的話,那么漢與羅馬的互通在甘英時代已經實現過了
責任編輯:陳斌
圖為位于意大利羅馬帕拉蒂尼山與卡比托利歐山(Collis Capitolinus)之間的古羅馬遺址。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24日《南方周末》)
“蒙奇兜勒”可能是馬其頓的音譯,如果是的話,那么漢與羅馬的互通在甘英時代已經實現過了。
公元98年左右,一個來自中國的使者在波斯灣東岸極目遠眺,望著大海的另一邊——羅馬帝國的美索不達米亞行省。使者依稀知道,那里就是極西的大國——“大秦”——的土地。也是他出使的目的地。但波濤澎湃的大海令他猶豫不決,陪同他的安息(帕提亞)人告訴他,渡過這片??赡芤甑臅r間,海里還有可怕的妖物,能不能活著回來都不一定。使者喪失了渡海的勇氣,長嘆一聲,轉身返回東方。
這是廣為人知的甘英出使大秦的事跡。從地圖上看,出使大秦并不需要從波斯灣渡海,走陸路也可以,當然渡海也不是很困難。所以現代學者多認為是安息人不想漢朝和羅馬建立聯系,把甘英當傻瓜一樣騙了。但甘英也不是毫無收獲,他在西亞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