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之思】“苗圃行動”的學校為何屹立不倒?——“苗圃行動”義務總干事梁建華專訪

國家在80年代推行“義務教育法”時,沒有很大的財政投入,把辦學責任攤分到縣和鄉一級政府部門。當時還有鄉教育附加費,就把這個費用加到農民的上面去,當時叫“人民教育人民辦”。還有一個任務是要在2000年時“普九”,所以縣、鄉政府的工作量非常重,要建一批校舍來讓學生有地方上學。當時要求沒有現在嚴格,如果交給鄉一級來負責,可以想象會有什么情況?,F在回頭來看,有很多工作要重新排查。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 李梁 實習生 李鵬

這次地震中,最讓人揪心的是眾多校舍倒塌,學生和教師死難。但是香港慈善團體“苗圃行動”在四川所建造的61所學校卻屹立不倒,包括建于阿壩州震中附近的6所學校。

以促進中國教育為宗旨的“苗圃行動”,如何能保證校舍的建筑質量?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總干事梁建華。

61所學校都沒有倒塌
南方周末:
苗圃學校在這次地震中的情況如何?

梁建華:我們這兩個星期都在了解當地情況,在四川我們資助了61所學校,都是鄉村小學,這61所學校都沒有倒塌,也沒有老師、學生受傷。有6所學校在阿壩州,靠近震中,我們和當地教育局聯系,其中3所學校,出現裂縫較大,一個是在松潘,另兩個在黑水和小金。重災區沒有我們建的學校。

我們在甘肅建了20多所,其中有7所是在文縣,4所是建成的,3所是在建的。文縣有3所建好的學校有較大的裂縫。我們和縣教育局聯系,他們也沒有報告學校有結構上的問題。

文縣受災面積大,全縣390多所學校都受到了災害,我們這7所相對于其他學校來說,受災情況輕微。

南方周末:苗圃是如何選擇校址的?

梁建華:我們因為對當地情況不熟悉,就和當地教育局的官員溝通聯系,由縣教育局推薦哪一個學校需要援建。收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