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之思】“奪命的是建筑物而不是地震”——被忽視的抗震設防問題
“奪命的是建筑物,而不是地震”——汶川大地震再次驗證了這句老話。但是,當人們發現震區的很多樓房竟然破碎到如此程度時,仍然感到震驚不已。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 朱力遠 實習生 郭麗萍
“奪命的是建筑物,而不是地震”——汶川大地震再次驗證了這句老話。但是,當人們發現震區的很多樓房竟然破碎到如此程度時,仍然感到震驚不已。大地震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是如此嚴重,使得平時被很多人忽視的抗震設防問題再次尖銳地擺在國人面前。
預制板=棺材板?
在這次地震當中,倒塌的房屋廢墟中大量的預制樓板隨處可見,而這些使用預制樓板的混合結構房屋在地震中是最為脆弱的,許多人正是被它們奪去了生命。
在1976年以前,預制板因為使得蓋樓速度快,價格相對便宜,質量相對來說也有保障,因而在全國范圍內被大力推廣。直到唐山大地震摧毀了整整一座城市,人們才認識到它在抗震性能上的缺陷。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使用預制板蓋房子就像搭積木一樣,先砌好四面墻,然后把預制板兩端伸出的鋼筋搭在墻上,接著在樓板上再砌墻,然后再搭一層預制板……雖然在搭完預制板之后也會用混凝土澆注,但這并不能把預制板搭在墻體上的鋼筋與墻體牢牢粘住。如果再沒有增強房屋整體性的技術措施,那么當遭受較強地震、兩堵墻以不同頻率搖晃起來的時候,預制板便會猛地從當初固定較弱的一端甩開,砸向下層樓板,最終使房屋由上而下整體倒塌。由于抗震性能差,預制板在唐山一度被稱為“棺材板”。
認識到預制板的危害之后,人們開始轉而使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簡稱“現澆板”)?,F澆板在施工現場完成支模、扎鋼筋、澆灌混凝土等程序,盡管其工序多,施工周期長,但現澆板可以增強房屋的整體性,由此提升抗震能力。
現澆板與預制板除了工序不完全相同,其使用的鋼筋也有不同。為了減少受力,防止其變形、開裂,預制板內的鋼筋一般使用高強度鋼絲——在工廠里先將鋼筋拉緊,再澆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以后把鋼筋兩端松開,這樣鋼筋之前向外拉的力此時就要往回收縮,從而給混凝土施加一個壓應力。這個壓應力可以和板的自重以及上面擺放物品所施加的拉應力相互抵消一部分,使板的真正受力減小,變形減少。而且當預制板受力將要產生裂縫時,里面的鋼筋會拉住它不讓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