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這三年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正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助推器,推動美好愿景成為現實。

首列從倫敦發出中歐班列抵達義烏。(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11日《南方周末》)

編者按:“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各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唱,“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正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助推器,推動美好愿景成為現實。

“當我在現場聽到習近平主席闡述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時,意識到這將是中國對外交往史上嶄新的一頁。”

“東南亞朋友講‘水漲荷花高’,非洲朋友講‘獨行快,眾行遠’,歐洲朋友講‘一棵樹擋不住寒風’。” 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12歲女孩曼娜扎來自東北部山區,所就讀的小學僅有一盞白熾燈泡,高高地懸掛在校門口胡楊樹枝丫上。每天放學后,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在太陽落山前完成作業。如今,“一帶一路”正帶來“光明大禮”。

一聲短促的汽笛,劃破古城西安寧靜的黎明。

“長安號”正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先鋒號。2011年3月開行以來,這趟中亞班列已運行近4000列,不斷將“中國制造”運出國門,小麥、食用油和奶制品則從哈薩克斯坦等國進入中國市場。

這只是“一帶一路”建設成就的縮影。來自商務部最新消息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已獲一百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中國并與四十多個國家簽署合作文件,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運營,絲路基金加快具體項目投資。

隨著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一帶一路”的交響樂即將實現更加雄渾的大合奏。

奏響絲路新韻

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講述了三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英國學者彼得•弗蘭科潘認為,“他是在重新喚起人們對于那段很久之前就已經熟悉的繁榮回憶。”

“當我在現場聽到習近平主席闡述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時,意識到這將是中國對外交往史上嶄新的一頁。”時隔三年,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校長勝茂夫回想起習近平主席的演講仍很激動。

2013年9月7日上午,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禮堂迎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勝茂夫清晰記得,盡管校方早預料到演講會非?;鸨?,并在會場加設座椅,但沒想到還是不夠用,只能安排未能入場者通過閉路電視收看。

“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大漠飄飛的裊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