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之急】唐家山堰塞湖:與天氣較勁的情緒
負責制訂潰壩方案的水利專家,擔負緊急撤離任務的綿陽官方,嘀咕何時撤離疏散的130余萬下游民眾,正以倒計時的心態,祈盼著上天賜予晴好天氣。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 張捷 林楚方 實習生 王霞
負責制訂潰壩方案的水利專家,擔負緊急撤離任務的綿陽官方,嘀咕何時撤離疏散的130余萬下游民眾,正以倒計時的心態,祈盼著上天賜予晴好天氣。
性命,財產,名譽,前程,榮辱,悲歡離合,與其說懸掛在唐家山堰塞湖,不如說懸掛在老天爺喜怒無常的陰晴圓缺上。
2008年5月28日清晨,太陽再一次緩緩爬出濃霧和陰霾,四川綿陽市城區富樂山,唐家山堰塞湖排險指揮部的駐地,晴好天氣帶來的欣喜、煩躁、焦灼的情緒,又一次從這個劫后余生的城市中蔓延開來。
大戰在即勝負難料,三天來,天氣成了人們情緒的附著點,天氣是130余萬人心頭最大的懸念。
專家:如果老天爺再給十來個晴天
“如果老天爺再給我們十來個晴天,下游老百姓的損失,就會降到最低點。”
5月27日晚,直升機降落在唐家山堰塞湖的升降點之后,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爆破專家張文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了這句話。
準確地說,他是重復了這句話。此前,堰塞湖排險指揮部的諸多專家都說過這句話,但這次沒有一個專家覺得他在重復別人。集體無意識的重復,流露的是一種共識:他們期待天氣一直晴好,使得機器主導的工程措施,能夠替代炸藥主導的爆破措施,從而放大下游的安全系數。
當晚6點零3分,本報記者與戴安全帽著紅色T恤的張文煊順著陸航二團飛行員搭好的扶梯,雙腳落在唐家山堰塞湖直升機升降點。螺旋槳掀起的燙臉的氣浪,吹得沙石飛揚,吹得升降點的士兵們睜不開眼。睜開眼的人,幾乎沒有人知道,45歲的張文煊,就是兩年前央視直播三峽圍堰時,那個剖析“世界第一爆”的爆破專家。
地震之后第四天,水利部和四川省的地質水文等方面的專家聚集綿陽,討論處理北川等地堰塞湖。5月18日,黃河和一干地質人員乘直升機盤旋在唐家山堰塞湖上空,次日取得唐家山地形地質的第一手資料。第三天,以水利部高官和專家為主的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水利組決定,33個小堰塞湖由四川省水利廳組織解決,最險的唐家山堰塞湖則由“中央軍”攻克。
從直升飛機上看出去,河流如一條飄帶逶迤在兩條險峻的峽谷中。飄帶右側的山崖,像被一把巨大無比的刀從高空劈過,劈落的山石和泥土將原本順流而下的飄帶橫空斬斷。堆積的山石和泥土,像一個巨大的塞子,桀驁不馴地堵在地震重災區北川城外3公里處。
張文煊很快匯聚到由水利部總工程師等人組成的專家團隊中。專家團隊正在現場指揮武警水利部隊的施工。方圓不足一平方公里的高低不平的堰壩上,散落著紅色的軍旗,藍色的帳篷,橄欖色的迷彩服。不遠處,推土機、挖掘機在24小時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