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建全國首家地方金融風險防控中心李鬼無處遁形

近日,廣州市金融局再次為廣州商品清算中心試點授牌“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將股權投資、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等其他地方金融業態納入非法集資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的監控范疇,實現我市金融風險防控360度無死角,讓違規企業無處遁形。

近日,廣州市金融局再次為廣州商品清算中心試點授牌“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圖為廣州民間金融街。(東方IC/圖)

近日,廣州市金融局再次為廣州商品清算中心試點授牌“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以下簡稱防控中心)。

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邱億通表示,從地方金融監管職能來看,擔子越來越重。目前共有九大類業務明確納入地方金融監管,包括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地方金融資產管理、農信社以及與銀行共同管理的P2P業務,地方金融監管范圍之廣、監管責任之重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成立的防控中心是全國地方政府中第一家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

“從我市金融風險防控實踐來看,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我市目前共有約2萬家類金融機構,數量遠大于持牌機構。” 邱億通稱。“強化防控中心在地方金融監管中的核心作用,加快在廣州市全面應用風險防控平臺,實現‘四個業態全部接入’,即全市大的交易平臺全部接入、全市P2P平臺全部接入、全市小貸公司全部接入、全市融資擔保公司全部接入。”

邱億通強調,“在此基礎上,逐步將股權投資、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等其他地方金融業態納入非法集資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的監控范疇,實現我市金融風險防控360度無死角,讓違規企業無處遁形。”

李鬼無處遁形

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7年8月15日,廣州經確認共有155家互聯網金融企業,占廣東(不含深圳)總數量超過50%。整體來看,互金企業分布呈集中態勢:

行業大部分集中在P2P領域(共114家),地域主要集中在天河區(共101家)。另外,大量類金融機構打著理財咨詢、互聯網+的旗號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帶,有些在隱秘從事非法集資、非法傳銷、金融詐騙活動,風險隱患極大,整頓打擊非常困難。

據邱億通介紹,防控中心具有三大功能:一是監測功能,全天候、多維度收集信息,廣范圍、深程度監測風險;二是預警功能,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從海量數據中篩選出高危、高風險信息,及時發出預警并提供深度分析作為工作依據;三是控制和打擊功能,一旦目標監測企業出現違法違規等風險情況,可立即運用資金監管和統一清算模塊的功能,對違法違規企業進行停止投資者開戶、凍結資金等相關處置,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通過防控中心的有效運作,實現“監控+預警+處置”有效聯動,實現有效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防范和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推動地方金融規范有序發展。

“以往我市處非部門收到舉報線索,只能下發給各區處非辦組織現場檢查核實,經常存在企業虛構注冊地址、檢查組找不到被舉報對象或者被檢查對象否認舉報信息、出具虛假證明等情況,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邱億通表示。“現在,可利用平臺通過信息搜索、交叉匹配驗真等手段,打破現有工作困局,極大提高現場檢查組工作效率。”

此前,防控中心曾將某注冊地與網絡聯系地址均空無一人的企業,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分析出其實際經營地址,成功協助檢查組對其進行檢查并移送相關部門處理。

據邱億通透露,下一步防控中心將率先實現監管過程全覆蓋。作為全市金融風險防控工作的指揮中心,防控中心要做好風險防控的事前摸查收集、事中監測預警、事后分析總結,輔助金融管理部門提升監管效能,主動防范和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形成監管閉環。

截至目前,南沙區已接入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臺,天河、花都、增城正在積極對接,下一步各區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要盡快接入到監測防控平臺中來,運用科技手段提升監管能力,解決編制不夠、人手不足、信息不暢、監管不力的問題。

此外,強化防控中心在地方金融監管中的核心作用,堅決落實省市領導和金融主管部門的要求,加快在廣州市全面應用風險防控平臺,實現“四個業態全部接入”,即全市大的交易平臺全部接入、全市P2P平臺全部接入、全市小貸公司全部接入、全市融資擔保公司全部接入。

在此基礎上,逐步將股權投資、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等其他地方金融業態納入非法集資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的監控范疇。

擬監控萬家類金融企業

據了解,下一步將加快在廣州市全面應用防控平臺,并探索將“廣州模式”向全省推廣。

爭取到2017年底,實現全廣州市P2P、小額貸款、私募股權基金等企業對接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10000家以上類金融機構納入非法金融活動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的監控范疇,并形成全省金融穩定發展白皮書。

截至今年8月24日,防控平臺已對省內4707家類金融企業開展風險排查和監測預警,其中,廣州市內的排查企業數3419家,發現高危企業1家,高風險預警企業11家,重點監測企業8家。

李杰表示,目前,防控平臺已經研發了非法金融活動監測預警系統、非現場監管系統、網絡輿情監測系統和第三方電子合同存證系統等四個功能模塊。

比如,金融機構非現場監管系統。該系統最初在地方交易場所的監管實踐中取得成功經驗。通過與被監測企業進行系統對接,該系統對被監測企業的基本信息、經驗業務信息、產品信息、資金信息等集中統一登記并進行信息交叉驗證,輔助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全面持續監測風險狀況。

近期,該系統的P2P非現場監管模塊正式上線。與該系統對接的P2P機構每日(節假日順延)向非現場監管系統報送各類數據,涉及客戶基本信息、企業基本信息、平臺運營信息、項目(標的)及債權轉讓信息、公司股東及董監高信息、客戶資金信息等18個類別。

截至8月24日,該系統已對接13家交易場所和3家P2P公司。更加成熟的二期系統將于年底上線,可實現更多類金融業態的接入和對監測企業的實時監控。

在監測范圍上,防控平臺覆蓋全省21個地級市各區、鎮、街乃至社區、村委,著力打造成為全省地方金融大數據庫及風險防控平臺。在監測業態上,國內同類平臺主要聚焦在互聯網金融行業,而防控平臺則涵蓋了P2P、地方交易場所、小額貸款等地方金融的9大業態。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國內同類平臺具有的功能,防控平臺增加了“統一登記清算”和“第三方電子合同存證”功能,實現了固化存證、數據互聯互通以及信息交叉匹配驗真,使監管能深入到交易底層,全方位挖掘風險信息,對企業行為由外到內防控,實現“監控+預警+處置”有效聯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周凡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