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統一使用“部編本”教材,“人教版”“蘇教版”即將成為歷史
三科教材統編工作自2012年啟動,到2017年全部完成編寫,歷時五年。
責任編輯:劉斌
2017年8月28日,北京某書店,“部編本”三科教材已經被擺上了書架。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31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部編本”三科教材投入使用 全國中小學生統一換教材》)
黨的十八大以后,黨中央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三科教材統編工作自2012年啟動,到2017年全部完成編寫,歷時五年。
部編版歷史教材專門有2冊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建立、發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涉及老一輩革命家四十多位。評審專家認為,歷史教材主要特點之一就是深刻揭示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必然性。
“道德與法治”課原本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品德”或“思想品德”課,教育部表示,此次調整為“道德與法治”是強調德法兼修。
秋季學期開學在即,全國中小學生也將迎來教材的新變化。
2017年9月1日起,全國所有公立中小學初始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啟用教育部統編教材(又稱“部編本”)。三年過渡期后,到2019年,“部編本”將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此前在這三個科目上使用的“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等多種形態的教材將告別課堂,成為歷史。
“三科教材具有極其重要而特殊的育人功能。”在2017年8月28日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教材局局長鄭富芝說。
“部編本”取代“一綱多本”
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統編以前,中國義務教育階段各科教材實行了三十年的“一綱多本”政策。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副司長朱慕菊曾撰文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實行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